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宋明理学解析ppt课件

最新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宋明理学解析ppt课件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 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 ——理学核心思想
(2)理学的修养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的困境——信仰危机
原因:
1)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儒学自身局限凸显。 内因 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严重挑战。 外因
合作探究:传统儒学的局限性是什么?
理论上:最大缺陷在于过多关注“现世实际”问题, 而回避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社会功能上:无法为政权提供合法解释。
二、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指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糅 合了道教、佛教等思想,更为理论化、思辨 化的新儒学派别。狭义的理学指“程朱理学”。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1、 理学的基本内涵: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 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 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根本
目的 社会
功能
3 、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
人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
将宇宙的自然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 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人之法”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阅读古圣先 朱熹 贤的经典。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陆九渊
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弟 略占上风,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这次集会影 响深远,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三: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的地方特别容易受 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 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 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的思路,…… 于是,当人们不断追问这一思路的起源以及其合理性依 据时,它就有些捉襟见肘。……儒门对追问终极问题的 回避……给思想史留下了新的话题。
23、、唐“末三五教代合以一后”,潮已流沦的为出笺现注之学的 官方儒相学互不渗断透受、到相质互疑影,响其的统关治系地。位 进一步被削弱。
4、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 兴起的基础
(1)唐中后期:韩愈、李翱等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 立的先声。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影响:社会风气大开,理学孕育而生。
(2)理的表现:(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人性
(3)穷理方法: “格物致知”
接触格万物事就万是物了、解体万会事万各物种的知道识理、即加穷深理!对 “理”致体知验就、是心最里终明贯白通了明! “理”。
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朱理文和公等文级集》 秩序
材料二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 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2、观点 1)本体论:“理”是世界的本原
:“格物致知”,强调社会责任感 2)修养论 3)社会政治理论:“正君心” ,“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 建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5、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
“程朱理学”一词的由来: 程颢、程颐对理学的
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主要思想观点
(1)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 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张载
天、道、性、心,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
精神。
(3)程颢、程颐: 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天__理_,”并认为天理
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仁_。”……
二程观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即天理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地位:
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 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 孔孟。
3、著作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 为理学经典,元朝将其作为 科举考试的内容。
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打成“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 想不一致,所以被打成“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 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要, 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 为儒学正宗。 4、影响
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
类》
方法论:格物致知
修养的最 高境界

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
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正君心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宋明理学 解析
课堂导入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仲 舒
汉代到宋明期间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
220年
两汉
581年 907年
分裂战乱 隋唐
960年
宋元明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佛、道 挑战
应战 儒学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一条主线:挑战与应战 一个任务:重建儒学信仰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材料一: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 人们对宗教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 念”受到质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