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心态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得失浅析
自动化05班贾鑫20115050
每次想到中国有过那么辉煌的过去,有着那么灿烂的文明,何以在近代沦落到人人都来欺辱我们的境地?就会特别的辛酸。

社会的发展核心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在于人的进步。

人的进步其关键之一便是社会教育。

更不必说在封建社会中,读书是左右一个人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说到此处就不能不说伴随着中国民族走过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这个曾今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顶峰又把中国拉到谷底的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换句话说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选拔人才的一种机制。

学而优则仕。

在儒家思想主导的中国社会中,“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让所有的读书人都对“仕”趋之若鹜。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科举考试的考核标准就直接左右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走向。

那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
一、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心态的影响
说到科举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心态的影响,就不得不把它放到五千年历史长河这一大环境中。

科举制的诞生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心态也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

科举制度确立之后,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统治阶层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科举也很好的整合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纷繁杂乱的社会中的各种思想,在官方层面上确定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得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这为我国后来两千多年的文明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固的保证。

尽管如此,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建立,很多消极的思想观念也在国人的心中滋生,影响着日后国人整体的社会心态。

忍耐与软弱。

整部中国五千年历史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强大的时候不打人,衰弱的时候被人打”。

如果说中国人处处忍让的软弱性格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话,那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心理的荼毒一定是重中之重。

科举制度给了
会方方面面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封建体制将中国缠了近两千年,不能不说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科举。

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忍受,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念想,只要我努力的读书,我就有翻身的一天,而不是去思考社会,思考体制的问题。

二、科举制度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科举萌芽于南北朝创于隋而确定于唐。

各个朝代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也有所不同。

隋朝是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

唐朝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明法,明算,经史等科目。

宋朝经过改革分为进士科和诸科。

宋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只以进士科为唯一考试科目。

进士科,是历朝历代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刻,主要要求考生写一篇对当下发生的时事自己的看法。

唐代以后,考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史子集之中。

对于文化传承而言,最直接的也是在根源上帮我们保存了古达贤达之人的著作,同时也激励读书人去潜心研究,学习古代圣人的学问。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狭隘的考试内容,极大的限制了国人对其他领域的探索,哪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人也会被嗤之以“不务正业”,给其造成巨大压力,仅有的一些成就也会夭折在摇篮里。

明清时期,考试内容进一步压缩,甚至是写作的格式也被规定的死死的。

国人的观念被限制的如此厉害,何谈创新,何谈开阔视野。

就像我听说过的一句话“王阳明是最后一个对世界有影响的中国学者。

”中国的文化就像一潭死水,浑浊污臭,没有更新,没有进步。

有位哲人说过:研究历史,不是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的,而是以当时的社会条件作为判断的标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也必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需要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也不可抹杀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多的积极作用。

1905年科举的废止为其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在中国传统的“士”与现代知识分子之间划了一道最清楚的界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