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知识点三: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旨在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教育。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 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重视创新能力是区别传统教育的根本
知识点四、小学素质教育的构成
• 例:【2013年真题】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 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 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考 查。
• 【例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 表现在( ) 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 ②面向的教育 对象不同;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④教 育评价标准不同; 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考查要点】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 别。 【答案】: d
例1.【2014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 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同时又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全面发 展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 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一)德育 (二)智育 (三)体育 (四)美育 (五)劳动技术教育 (六)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内容《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五、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a、人才观:具有开创性、全面发展与个性 健康发展相统一 b、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现代 教育质量观的唯一导向。 c、师生观:民主、和谐、平等,教师主导 和学生主体
(二)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三)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2、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3、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知识点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国家政策保障
(二)基本途径:教学。主要是指推进新课 程改革 1、在教学中要保证: (1)课程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评估、教学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交往的和谐性
5、素质教育就是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多 上文体课。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 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某方 面的特长。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知识点八、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要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即误区。
2、在课改中要做到:
(1)“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 心”; (2)“教会学生知识”转向“都会学生学 习”; (3)“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 更重过程”; (4)“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三)辅助途径: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
知识点七、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 都学好 3、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的内容。 4、就是要老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 者、服务者
2、素质教育的存在基础(为什么 要追求素质教育?)
• 首先是现实中人的异化与片面化向人 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转变;
• 其次是对应试教育消极后果的纠偏作 用; • 最后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 (区别):
• • • • 教育价值观不同; 教育内容不同; 教育方法不同; 教育评价不同。
※知识点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1、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
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 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 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 基本特征的教育。(一宗、两目、两 重、两特)
2、素质教育的内涵:(一宗、二全、 两重、一个) (1)一宗旨:提高民族素质 (2)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4)两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5)两特:开发潜能、德智体诸方 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传统教育 理论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
素质教育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
培养目标
知识型的人
创新型的人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 学生观
知识
“五育”
“三死”: 死扣书本, 死记硬背, “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死追分数 升学,应试 面向少数尖子学生 个性发展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面向全体学生
3、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要面向全体 (二)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即“两全”)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两重”)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潜能)
(“两特”)Biblioteka 知识点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⑴ 什么是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 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 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 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 大纲要求: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 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观”知识结构
素 质 教 育 观
含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构成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策略、途径 误区
⑵ 危害(具体表现)
• • • • • • • 束缚了教育的视野; 影响教育公平; 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局限学生的思维;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单一的评价体系。
⑶ 应试教育的基础(为何存在?):
• 首先,应试教育是中国传统考试制度 的产物; • 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我国生产力 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 • 再次,教育机会竞争激烈; • 最后,是我国教育思想和实践偏差的 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