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

800078718一、单项选择题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无法判断3.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 )。

A.盂禄B.达尔文C.利托尔诺D.汤姆逊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特性是( )。

A.身心和谐发展B.强调培养武士和公民c.强调劳动教育D.强调农业和法律教育5.把两个及其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6.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谈话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8.( )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A.教育测量B.教育测验C.考试D.教育评价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 )。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12.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 )更为重要。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理论加实践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C.读书加劳动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14.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15.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

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御、文、算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7.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

A.知识和技能目标B.智能和性格目标C.环境目标D.身体目标18.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代教育思想家是( )。

A.孟子B.孔子C.苟子D.墨子1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20.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A.非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反射21.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时间知觉的差异?( )A.情绪B.兴趣C.态度D.个人知识经验22.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3.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

A.心理定势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24.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中,心理教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B.莫依曼C.杜威D.桑代克2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26.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b、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27.德育过程28.概括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29.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0.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_____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31.教学大纲又称_________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件。

32.课程从课程的组织__________,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33.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于物质的情况及__________的感觉。

34.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__________,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35.__________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36.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8.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39.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40.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

41.简述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的两大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并回答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4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问题: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44.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六、论述题(10分)45.试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基本原理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挖掘、运用和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提倡发现学习方法。

2.C[解析]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然而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出现于l7世纪的法国。

3.C [解析]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

4.B[解析]斯巴达的教育重视军事和公民的培育,重视女子教育;而雅典的教育更加重视身心的和谐以及公民的教育。

5.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甩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同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6.B[解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

7.B[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8.D[解析]教育评价的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

9.B[解析]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的教学原则属于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10.B[解析]赫尔巴特所建立的管理儿童的制度曾经被广泛地推行着,这种制度要求儿童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被称为传统式的教育理论的代表。

11.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12.B[解析]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

因此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

13.B[解析]略14.c[解析]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5.A[解析]略16.A[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

17.A[解析]略18.B[解析]语出《论语•述而》。

19.A[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20.C[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21.D[解析]个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人的时间知觉,成人相对于儿童其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故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

22.B[解析]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征是:强,均衡,灵活。

23.B[解析]刻板效应就是把某人归为某一类别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个类别的特征。

24.A[解析]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本身不具备独立性以及特殊性,只是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将教育心理学看作普通心理学的附属物。

25.D[解析]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6.B[解析]将“萝卜、白菜”的概念归属于原有的“蔬菜”概念当中,使之相互联系,这显然是属于下位学习。

二、名词解释2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达到预定德育目的的过程。

德育过程区别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