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章人类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pptx
第5章人类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pptx
爱尔维修
理性
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续1)
–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观
•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首次涉及经济人概念, 他指出,经济人具有双重本性:自利性和社会性。斯密的“经 济人”假定不包括“完全理性”含义。
• 约翰·穆勒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的经济学家,他的 “经济人”概念是从人类诸多行为动机中抽象出来的,以经济 动机为出发点,主要指“追求财富最大化”,不包括那些以非 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行为。
第二节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涵义(西蒙)
– 人在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做 到这一点择。
–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 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 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 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 行为决策者并非像古典及新古典模型描述的那样, 在已知的效用函数或偏好序列条件下追求最大化。 因为人脑的计算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进行有限的、 实际的和内植于环境的推理。
第五章:人 类 行 为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性 有限理性 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制度
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理性假设是 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
了解和掌握理性的经济学涵义、理性的形式 以及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
了解和掌握有限理性的内涵、有限理性的根 源、有限理性的形式以及有限理性的扩展。
制度理论是由一个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结合一个关 于交易费用的理论建立起来的(诺斯)。
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首先涉及对人的假设问题。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性 有限理性 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制度
第一节 理 性
理性的经济学涵义
–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 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 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 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理性”经济学涵义有三个层面:
– 人的自利性假设 – 极大化原则 – 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
存在一致性
理性
理性的形式
– 价值理性/目标——手段理性
• 价值理性是指经济主体追求目标本身是否理性,也可称为目标 理性。
• 目标——手段理性是指强调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是否理性。
– 本质理性/程序理性(西蒙)
• 个人并不具备古典假设的本质理性(也叫实质理性,即特殊行 为的最大化),但人类在知识、预见、技巧和时间上的有限性, 能通过借助组织理性得以缓解——选择过程的效率性可以通过 理性组织中形成的规则与惯例等得到实现,即人类可以具备程 序理性。
– 建构理性/演进理性(哈耶克)
• 建构理性是指惟理主义建构论者们持有的理性观,他们认为理 性可以设计秩序,立法者的意志就是法律的起源。
了解和掌握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了解和掌握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
经济学家的有关观点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马歇尔)。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根本主题就是社会制度中的人类 行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行为(布坎南)。
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而不是关于“因之 行为的时间的科学(米塞斯)。
• 演进理性则认为理性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的产物,而不 是某些立法者理性设计的结果。
理性
理性的形式(续)
– 适应性理性与创新理性
– 适应性理性的实质是有限理性,强调并非无 所不知地最大化他们的既定目标的,而是根 据经验调整其目标,使之更可行。
– 创新理性是指企业家发现。
–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观
•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以均衡分析为特征,信奉理性假说,逐渐将 斯密等人提出的“经济人”演化成“理性人”。演进过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马歇尔到萨缪尔森,理性假设变得经典和简约 • 第二阶段:从阿罗的一般均衡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理性
假设变成了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分析的对话平台。 • 第三阶段:从博弈论方法的兴起到20世纪末,理性假设作为经
济学的基本公理被普遍接受。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各分支学科对“理性”的再认识 。
理性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家关于“理性”的 再认识
– 坚持理性人假设,发展古典经济学体系
• 大卫·刘易斯、詹森和麦克林、卢卡斯等先后发展了 “理性”假设。
– 对理性人假设修修补补,是经济学更贴近现实
• 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加里·贝克尔、 阿马蒂亚·森、海萨尼/纳什和泽尔腾等。
威廉姆森
– 只要或者是不确定性、或者是复杂性的存在达到 了必要的程度,有限理性就会产生。所有复杂的 协议、契约或合同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全的。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根源
– 外在约束。主要是指人类选择的理性程度受到信 息不完全与不确定等外部因素的限制。
– 抛弃理性人假设,将研究延伸至非理性行为领域
• 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经典理性人假设进行了辩证 的扬弃,是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研究更加全面,开始包括 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
– 经济学家们对理性的理解经历了从完全理性到有 限理性,再到非理性的演变过程。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性 有限理性 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制度
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
– 孟德维尔:最早关于理性描述的荷兰经济学 家。1714年出版的《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 德、公众的利益》一书认为,经济人在追求 自己的快乐和利益时,只要是自由地进行利 己的活动,其结果就会自然而然地增进全社 会的繁荣,其利益要比最初以非利己为目的 而进行的活动要大得多。
–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他认为利己主义是 人类的自然特征和社会进步的因素。
有限理性
其他经济学家关于“有限理性”的观点 诺斯
– 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 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 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 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阿罗
– 人的有限性用就是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地理性 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