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专业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二、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电气设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机械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标准设计为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计划学时为60课时。
(二)课程价值
《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机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2、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知识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根据国家规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
把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专业中需要掌握的
相关知识分解为一定的模块,由浅入深。
本课程在内容上综合了传统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式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基础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呈现形式上讲究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做到直观感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特点。
根据教学组织环节划分了学习目标、入门引导、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并穿插安排了观察思考、讨论分析、资料链接等各种教学活动,以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
五、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机械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形位公差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常用量具的认知应用,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力矩,力偶,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一般物体面积、体积、质量的计算方法,力学基础知识,起重设备的类别及主要参数,麻绳,钢丝绳,绳夹,吊具,滑轮与滑轮组,手拉葫芦和电动葫芦,千斤顶,电动卷扬机,抱杆,缆风绳,地锚,自行式起重机,起重机械常见故障的排除,撬与拔,滑与滚,转与扳,顶与提,起重指挥信号,起重绳索的打结方法,吊装常用的系结方法,钢丝绳的插接方法相关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处理本专业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二)、分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形位公差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常用量具的使用。
(2)、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以及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3)、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关于力偶的概念,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了解起重设备的类别及主要参数。
起重基础知识,起重索具与吊具,起重机械常见故障的排除,起重作业的基本操作方法,起重绳索的系结与插接。
2、过程与方法
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
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使学生在体验中
重组自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
考
课
时项目一公差配合与应用(18)
1 机械常用量具的使用
识读尺寸偏差1、量具的认识及使用
2、理解互换性的含义
3、能区分图样上的孔与轴
4、掌握有关尺寸的基本术
语
5、能正确地识读尺寸公差
6、理解公差带图
学生动手测
量,提出问
题,
教师以实例
引入,理实
一体教学,
引发学生求
知欲
4
2 识读配合公差1、了解配合的概念及配合
类型
2、能根据配合代号的标注
画配合公差带图,并能
判断配合类型
3、了解配合制的概念及一
般选用原则由实例提出
问题,分析
概念,结合
图纸,让学
生练习掌握
各概念
6
3 识读形位公差1、了解形位误差的成因
2、能正确识读形位公差的
14个项目符号讲解、实践,
动画,学生
练习标注,
4
3、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
能辨别图样上标注的正
误
课堂改正
4 识读位置公差1、准确识读位置公差,能
按序写出位置公差的三
要素
2、了解各公差项目的常用
检测方法讲解、练习、
实践,录像,
由零件图入手,尽量让
学生动手检
测
2
5 识读表面粗糙度1、正确识读图样上表面粗
糙的标注
2、能简要叙述各种标注的
含义
3、了解一般加工方法所能
达到的表面粗糙度Ra 学生样板观
察并比较,
教师解析,
练习
2
项目二电力工程力学(12)
6 静力学基础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和约束力
4、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师讲解(PPT)
动画演示
4
7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1、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
算
2、关于力偶的概念
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
衡教师解析,
练习
8
项目三工程起重、搬运技能(26)
8 起重基础知识一般物体面积、体积、质量
的计算方法。
起重设备的类别及主要参
数。
教师解析,
练习。
4
9 起重索具与吊具麻绳
钢丝绳
绳夹
吊具
滑轮与滑轮组
手拉葫芦和电动葫芦
千斤顶
电动卷扬机
抱杆
缆风绳
地锚
自行式起重机. 讲解、实践,
动画,(PPT)
8
10 起重机械常见故障排除起重机械常见故障的排除讲解 2
11 起重作业的基本操作方
法撬与拔
滑与滚
转与扳
顶与提
起重指挥信号
讲解、现场
演示。
8
12 起重绳索的系结与插接起重绳索的打结方法
吊装常用的系结方法
钢丝绳的插接方法讲解、现场
演示。
4
13 考察评价综合考察评价按有关规定 4
七、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建议以直观感知教学方法为主,兼以讲授、实际训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内容三者通过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2、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归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乐趣,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技术的进步。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4、要有机地将艺术元素渗透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如由平时表现、作业、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本课程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立体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使用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五、参考资料:
1、《机械知识(第四版)》——中职教材
作者:张立仁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起重搬运-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用教材》
作者: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王洪龄
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