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简答题
(总题数:5,分数:50.00)
1.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在全国组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

(2) 控制和利用民营新闻事业。

(3) 制定与实施反共反人民的新闻政策法规,设立新闻控制机构,推行新闻检査制度。

)
解析:
2.中国共产党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的报刊被取缔,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出版报刊,出版中心仍在上海。

主要出版报刊有:①《布尔塞维克》;②《红旗》周刊、《红旗日报》、《红旗周报h③地方党组织的“地下”报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团体的报刊。

(2)经验教训
①经验: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发展通讯员,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

②教训:在宣传内容上出现“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错误地分析革命形势,鼓吹“直接革命”进攻大城市;否定“中间营垒”的存在,错误地批判中间力量等。

在办报策略上,不注意隐蔽精干,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公开发行,结果招致更大的损失。

)
解析: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发展情况如何?有何特点与意义?(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史条件及发展情况
①根据地初创阶段的新闻传播事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

在农村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采取标语、传单、布告、壁报等多种形式,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

其中红军各军及纵队必须办名为《时事简报》的壁报,内容是国际国内政治消息、游记地区群众斗争情形、红军工作情形。

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闻传播事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迅速创建与发展新闻事业,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其主要机构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青年实话》和《红星报》等。

(2)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史条件及发展情况
经过五年多的艰苦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在14个省的边界开辟了十多个革命根据地,各根据地都建立了人民政权,出版了当地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报刊。

其中有:①湘赣根据地;②闽浙赣根据地;③湘鄂西根据地;④鄂豫皖根据地;⑤川陕根据地;⑥琼崖根据地;⑦红军各部队。

具体参考“重点理解”第5个知识点“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和红军报刊”。

(3) 特点和意义
①特点: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开展批评与表扬;文字通俗,形式活泼;但也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

②意义: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是在人民政权下创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开创一条革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即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道路;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

)
解析: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积极宣传抗日救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积极宣传团结御侮,一致对外。

①在革命根据地,《红色中华》等报刊及时刊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有关抗日的决议、宣言,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②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活动迅速恢复,地下党组织在北平创办了《华北烽火》、《长城》、《国防》等报刊。

③在海外的宣传工作,共产国际中央代表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935年创办了《救国
报》。

(2)国民党统治区新闻界的变化
①报刊主张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的报刊积极对事件进行了报道。

②国民党当局反对报刊主张抗日的舆论。

③国民党党办报刊奉行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的党办报刊在严密控制之下,口径一致的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辩解。

④《申报》的变化。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和《申报》作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果断举动。

(3)抗日救亡宣传的广泛开展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抗日救亡宣传随之出现新高潮。

①学生报刊。

燕京大学的《燕大周刊》发表《毛泽东访问记》,北平市学联出版了《学联曰报》,北大、清华也出版了报刊。

②全国各地救亡团体创办报刊。

③大多数新闻传媒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团结抗日的潮流不可阻挡,全国绝大多数新闻传媒都进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解析:
5.简述20世纪30年代初《申报》改革的基本情况。

史量才遇难说明了什么?(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申报》改革的基本情况
①加强新闻,改进本埠新闻报道,在南京、汉口等29个城市设立分馆,增加各地通讯;
②改革副刊“自由谈”,把它办成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文化园地,这项措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推动了杂文的发展,鲁迅用40多个笔名在该刊上发表了 140多篇杂文;
③改进副刊和增刊,以适应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它的副刊和增刊有综合性的(如“业余周刊”)、文艺性的(如“春秋”)、知识性的(如“医学专刊”),各自特色鲜明;
④出版书刊,有《申报月刊》、《申报年鉴》、《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⑤兴办社会文化事业,有流动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申报》服务部等。

(2)史量才遇难
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在国民党看来意味着脱离控制,这是不能容许的。

史量才的遇难说明国民党意图遏制抗日救亡的宣传,与爱国报人及人民群众为敌。

)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