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柏拉图实例
幾種常用的圖表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東部 中部 北部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環境
品質 40
20
0
成本
安全
效率
改善前 改善後
前言:PDCA循環
PLAN ACTION
DO
CHECK
PLAN ACTION
DO
CHECK
設立目標(P)
制定達成目 標的計劃(P) 實施溝通與 教育訓練(D)
期
月日
月日
• 2.點檢用查檢表: 主要功用是為要確認作業實施、機械設備的實施
情形,或為預防發生不良或事故,確保安全時使用.這種 點檢表可以防止遺漏或疏忽造成缺失的產生.
把非作不可、非檢查不可的工作或項目,按點檢順 序列出,逐一點檢並記錄之.
點檢用查檢表實例:
編 號 項目
設備每日檢查表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14 15
實配間隙小
對變異要求苛刻
2.追求對策型:
完善相關 品質系統
開發導入 品管新技
提升品管 人員素質
術
提案8件 所有產品 兩個產品導
觀摩兄弟單位5次
改善系統 導入SPC 入CCD
100%執
規格執行 文件
開始研究 證上崗
教育訓練 140hr/人/年
度94%
應用QA Network 衝件CSI
他山之
達 成
干部學習FMEA
審核
不需點檢項目劃“△”工務稽查
二.特性要因圖:
•
對於結果與原因間或所期望之效果與對策間的關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箭頭連結,詳細分析原因或對策的一種圖形稱為特性要
因圖,工程魚骨圖或因果圖.
• 它為1952年日本品管權威學者石川馨博士所發明,又 稱“石川圖”.
作法:
機
人
小小因子
小因子
60°
特
性
材料
方法
環境
• 1.4M1E法:(人、機、料、法、環境) • 2.5W1H法:(What、Where、When、Who、Why、
查檢表的種類:
• 1.記錄用查檢表: 主要功用在於根據收集之數據以調查不良項目、不
良主因、工程分布、缺點位置等情形.必要時,對收集的 數據要予以層別.
作業者
機 械
A
No.1
No.2
B
No.1
No.2
合計
不良種類 尺 疵 材 其 尺 疵 材 其 尺 疵 材 其 尺 疵 材 其
日
寸 點 料 他 寸 點 料他 寸 點 料 他 寸 點 料 他
………………………………………告訴你問題在那裡 5.散布圖:找出兩者的關係.
………………………………………告訴你如何調整 6.直方圖:了解數據分布與制程能力.
………………………………………品質是如何不良 7.管制圖:了解制程變異.
………………………………………告訴你出問題了趕快處理
品管七大手法所體現的精神
1.用事實與數據說話. 2.全面預防. 3.全因素、全過程的控制. 4.依據PDCA循環突破現狀予以改善. 5.層層分解、重點管理.
一.查檢表:
為了解情況、收集數據, 使用簡單記錄填記並予統計整理, 以作進一步分析或作為核對,檢查之用而設計的一種表格或
圖表.
作法: • 1.明確目的. • 2.決定查檢項目. • 3.決定檢查方式(抽檢、全檢). • 4.決定查驗基準、數量、時間、對象等. • 5.設計表格實施查驗. • 6.記錄下查檢資料.
QC七大手法
CHART/GRAPH/SHEET – 圖表
一、圖表的功用: 圖表的應用,可以將繁雜的數字情報轉化,以最
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易看易懂,一目瞭然.在爭取時 間,講求效率的今天,對管理者尤為重要.
二、制作圖表的原則: 圖表的必備條件,是要能認用表者迅速內了
解全盤,把握重點,作出正確的判斷,下訂對策. 所以圖表應簡單明瞭,重點突出.
改善品質 石檢討
IPQC與FQC 交叉擔綱
年
記錄稽核
度
隨時問題反饋 規格問
每日始業點檢 點檢結
題反饋
果反饋
模具問
來料問
推動模 每日IPQC 題反饋 題反饋
具稽核 作業點檢
每周品質
QIT活動 10次以上
品質檢討會
協助生產 品質教育
推動成立QCC 18圈以上
工 作 目 標
狀況匯整 訓練
他山之石匯整
加強生產 作業稽核
實施計劃(D)
查核實施 結果(C)
對異常現象 進行處置(A)
七大手法簡介:
1.查檢表:調查記錄數據用以分析.
………………………………………容易收集資料 2.特性要因圖:尋找因果關係.
………………………………………告訴你原因在那 3.柏拉圖:找出“重要的少數”.
………………………………………告訴你重點在那 4.層別法:按層分類,分別統計分析.
品質情報 及時反饋
推動品質 活動
三.柏拉圖:
• 1897年,意大利學者柏拉撬分析社會經濟結構,發現絕大多 數財富掌握在極少數人手里,稱為“柏拉法則”.
• 美國質量專家朱蘭博士將其應用到品管上,創出了“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數,瑣細的多數)的名詞,稱 為“柏拉圖原理”.
• 定義:根據所搜集之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發 生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以尋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 狀況或位置的一种圖形.
不良率
作法:
100%
累 計 影 響 度
A B C D E 項目 注意事項: • 1.橫軸按項目別,依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下來,“其他”項
排 末位.
• 2.次數少的項目太多時,可歸納成“其他”項. • 3.前2~3項累計影響度應在70%以上.
1 各部位油量是否正常
2 操作按鈕功能確認
3 氣缸及操作手柄是否正常
4 電機,傳動鏈條聲音是否正常 5 自動上料系統是否正常 6 光電感應系統是否正常 7 自動送料是否到位 8 手動送料是否正常
9 放鬆手柄功能確認
10 各部位之清潔(含內輥輪)
OK 劃“O”
點檢人
NG 劃“X” 點檢 未作業劃“/”
柏拉圖的用途:
• 1.作為降低不良的依據. • 2.決定改善的攻擊目標. • 3.確認改善效果. • 4.用於發掘現場的重要問題點. • 5.用於整理報告或記錄. • 6.可作不同條件的評價.
柏拉圖應用範圍:
• 1.時間管理. • 2.安全. • 3.士气. • 4.不良率. • 5.成本. • 6.營業額. • 7.醫療.
How) • 3.創造性思考法:希望點例舉法、缺點列舉法、特性列案法. • 4.腦力激蕩法:“Brain Storming”嚴禁批評、自由奔放.
兩類特性要因圖:
• 1.追求原因型:
工程人員未切實驗證
定位方式不合理
模修人員維修方式不當
多次折彎累積偏差
折彎間隙變化影響大 品管人員未作CSI驗證
鎖扣不 回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