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防范化 解重大风险在 “三大攻坚战” 中居首, 而防控金融风险又是 防范风险的重中之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 商务部将融资租赁 公司的监管权限正式划转给了银保监会, 行业向统一监管规 则的时代迈进。 从行业结构来看, 金融租赁在严监管下逐渐 收紧, 外资租赁和内资租赁在行业规范前仍保持增长; 从区 域发展来看, 自贸区成为拉动融资租赁企业增长的重要政策 因素; 从问题和不足来看, 前期快速增长积累风险开始逐渐 暴露, 行业发展面临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合规风险等挑 战。 新时代的金融租赁行业要在有效管控风险、 严守风险底 线基础之上, 由 “求大求快” 向 “做强做优” 转变, 充分发 挥金融租赁特色功能, 不断提升金融租赁服务水平, 主动向 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 2018 年金融租赁行业运行概况
李克强总理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 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 监管, 练就 “ 火眼金睛” , 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整治金融乱象。 2018 年, 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等文件要求和第 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相关工作安排, 商务部将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经营 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了银保监会, 金融租赁行业正式由多头监管向统一监管 的时代迈进。
(一)行业向统一监管规则过渡,企业数量在行业洗牌前持续增长
总体上看, 融资租赁①企业从 2009 年 12 月的 147 家增加至 2018 年 9 月 的 11565 家。 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从 2016 年开始放缓, 到 2017 年末 已降至 27% 。 与此同时, 业务规模也出现了快速增长, 从 2009 年 12 月到 2018 年 9 月末, 业务规模从 3700 亿元增长到 6������ 55 万亿元, 业务规模高速增 长, 但增速从 2015 年开始下降, 到 2017 年末已至 14% 。 进入 2018 年, 行 业出现了数量增长与业务规模增长的 “ 背离” 现象。 2017 年末比 2016 年 末, 企业数量增加了 1954 家; 2018 年 9 月末比 2017 年末, 企业数量增加了 2475 家, 同 2017 年 9 月末相比增加了 2985 家, 同比增速为 35% , 相 比 2017 年 9 月末与 2016 年 9 月末的同比增速 34% 提高了 1 个百分点。 可见, 无论与年初相比还是与 2017 年同期相比, 2018 年企业数量增速都快于 2017 年。 2017 年末比 2016 年末, 业务规模增长了 7300 亿元; 2018 年 9 月末比 2017 年末, 业务规模增长了 4900 亿元, 相比 2017 年 9 月末, 增速为 14% , 相比 2017 年 9 月末与 2016 年 9 月末的同比增速 16% 下降了 2 个百分点, 2018 年业务规模增速要慢于 2017 年 ( 见图 1、 图 2) 。 企业数量增长并没有
关于国内金融租赁业结构的讨论,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企业类 型结构, 另一方面是全国各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情况。 2017 ~ 2018 年, 融 资租赁业的企业在类型上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 金融租赁、 内资租赁 和外资租赁 “ 三支队伍” 在业务体量上基本相当。 同时, 各地纷纷出台相 关政策加大对融资租赁业的鼓励和支持力度, 尤其以自贸区为抓手的地区的 发展最为迅速, 部分地区发展进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但整体来看, 2018 年与 2017 相比各区域发展进度较为稳定。
图 1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与业务规模
资料来源: 根据 Wind 资讯数据整理。
从不同类型的租赁来看, 过去 11 年中, 对主要业务规模增速贡献最大的 是外资租 赁———其 年 均 复 合 增 速 为 72������ 7% , 高 于 金 融 租 赁 和 内 资 租 赁 的 66������ 5% 和 62������ 3% 。 外资租赁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主要得益于审批权限的下放 和自贸区的快速发展; 但外资租赁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其业务并不匹配, 外资租赁的业务规模增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随着三类主体的业务规模增速 不断放缓, 截至 2018 年 9 月末, 三类主体业务规模增速已趋同并降至 10% 以 下。 从企业数量来看, 金融租赁增速从 2015 年开始下降, 到 2018 年再度降至 零增长, 2018 年金融租赁企业数量与 2017 年持平, 仍为 69 家 ( 见图 3、 图 4)。
① 为便于将 “金融租赁” 与 “内资租赁” 和 “外资租赁” 三种企业类型进行分类讨论, 本报 告中 “融资租赁业” 等同于广义的 “ 金融租赁业” 定义; 以 “ 金融租赁业” 表示行业业 态; 以 “融资租赁企业” 表示行业中的企业代表。
使业务规模增加, 说明很多企业注册后并未实际开展业务。 其原因主要在 于, 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下, 随着商务部将内资租赁和外资租赁两类 机构的监管规则制定权移交银保监会, 全行业面临监管规则的重塑, 行业发 展进入全面洗牌前的分化时期, 内资租赁和外资租赁先后在各地出现了暂停 审批的现象, 部分地区为争取牌照资源, 加快了申报注册节奏, 企业更多是 在行业全面规范前抢注, 而并非业务开展的需求。
图 2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增长率与业务规模增长率
资料来源: 根据 Wind 资讯数据整理。
图 3 各类租赁企业数量增长率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 Wind 资讯数据整理。
图 4 各类租数据整理。
(二)“三类主体”业务发展趋于均衡,区域集中度相对稳定
2019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 2018年金融租赁行业运行概况 (一)行业向统一监管规则过渡,企业数量在行业洗牌前持续增长 (二)“三类主体”业务发展趋于均衡,区域集中度相对稳定 (三)行业平均注册资本和业务规模降至历史新低 二 2018年金融租赁业重大事件 三 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去杠杆”背景下,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行业资产质量下滑 (二)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成本上升,流动性压力明显加大 (三)监管力度加大,不规范问题暴露,行业发展分化进一步加剧 (四)业务结构单一,资产布局集中,专业化和特色化能力不强 四 2019年金融租赁业展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