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法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法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福利
在我国,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集体和社会兴 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和场所,即国家、 集体或个人为收养社会上丧失劳动能力,无依 无靠、无法定义务抚养人的孤老残幼和家庭无 力照管的老人、孤残儿童、精神病人而举办的 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它主要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 和残疾人福利,例如兴建的社会福利院、敬老 院、儿童福利院、疗养院、职工食堂、托儿所、 幼儿园和文化体育场所以及以安置残疾人就业 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福利工厂等
星光计划”实施的目的是为家庭养老提供帮 助,为社区照顾提供依托,为老年人活动提 供场所。“星光计划”项目主体功能定位在 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上,至少要确保 80%以上的建筑面积用于为老服务,有条 件的可以兼顾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需要。 在“星光计划”项目的设施建设上要力求方 便老年人使用,同时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 规范》;在服务方式上要坚持无偿、低偿和 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时间安排上要符 合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并严格执行时间安排, 不得随意更改、缩短服务时间
1999年5月,建设部和民政部联合下发了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2001年3月,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作为行业 标准予以公布实施。 此后的国家级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 业标准》颁布实施,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活 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 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老年护理的 进一步专业化、科学化
二、儿童福利
联合国在1959年公布的《儿童权利宣言》 中指出:“凡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 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及制度等 均称之为儿童福利。” 美国的《社会工作年鉴》定义儿童福利为: “旨在谋求儿童愉快生活、健全发展,并有 效地发掘其潜能,它包括了对儿童提供直接 福利服务,以及促进儿童健全发展有关的家 庭和社区的福利服务。”
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包括: 1.减免所得税 2.免征营业税 3.先征后返还增值税
(一)社会工作者的行为
1.得体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在身份方面应该维 持高标准的个人行为。 2.能力和专业发展。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和 专业功能的成就方面应努力成为行家 里 手。 3.服务。社会工作者应把社会工作职业的服务 责任作为其基本之责任。 4.诚实。社会工作者应该依照行业的最高诚实 准则来行事。 5.学术和研究。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研究应该 由学术研究准则来指导。
儿童福利法应当明确儿童社会福利的基本思 想和准则; 政府、社会、家庭及父母对儿童应负有的责 任和义务; 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上应享有的权利; 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儿童福利的措施; 儿童福利机构的设置方法与具体需要; 儿童福利有关事项的运行流程以及违反规定 的处置和惩处等
收养孤儿的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有:儿童福利 院、孤儿学校、儿童村等,此外,城市的社 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以及优抚社会福利设 施,也收养了部分孤儿。 儿童福利机构是政府举办的集中收养孤儿、 弃婴的机构。民政部制定了《社会福利机构 管理暂行办法》和《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 范》,对儿童福利机构的规划、设立、日常 运营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力 地推动了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二)老年人福利的内容
1.老年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维护了老年人的 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权利 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主要有:
(1)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2)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 (3)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和再学习条件 (4)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5)组织老年人投身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为
二、西方的社会福利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 方式的不公平指出:“劳动产品分配几乎总是 与劳动成反比例,结果绝大部分落到完全不劳 动者手里,剩余的大部分几乎只是挂名的劳动 者,并按递减的百分比分配,依此类推,劳动 越沉重越不痛快,报酬则越少,直到最后,最 劳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者连维持生活第一需要 的报酬都没有把握得到。” 因此,在保留现存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应当通 过政府立法来减少分配上的不平等
我国儿童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基本分为三类: 一类是收养性的儿童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如 儿童福利院、儿童村等 另一类是康复型的儿童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如聋儿康复中心、弱智儿童康复中心等 再一类是教育性的儿童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如残疾儿童寄托所、残疾儿童学前班、特殊 教育学校等
三、残疾人福利
社会福利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在其社会环境 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包含两层意思: (1)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充足的营 养食品、衣物、房屋、医疗保险、清洁的水 和空气); (2)满足人们必需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 交往的需要
理论福利经济学通常认为,社会福利就是个 人福利的社会加总。在西方福利国家中,政 府的作用在社会福利的实施中占据了相当大 的比重,政府承担了多种社会需求的责任, 所以人们往往把社会福利等同于政府的社会 政策。 社会福利还存在一种称为职业福利的模式, 是指企业或机构按照各人的优点、工作表现 及生产效率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 该福利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积极性,使员工 产生对于企业的忠诚感和对于自己的成就感, 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社会工作者对福利服务对象的伦理责 任
1.福利服务对象利益的首要性。社会工作者的 首要责任就是服务对象。 2.福利服务对象的权利。社会工作者应该竭尽 全力促进服务对象做到自我决策的最大化。 3.保密性。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服务对象的隐 私,并对在专门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 保密。 4.收费。当设有收费时,社会工作者应该确保 这些收费是公正的、合理的、可接受的,并且 与所提供的福利服务以及服务对象的支付能力 相对称。
第一节 社会福利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泛指国家和社会对全体 社会成员生命全过程中在生活、卫生、环境、 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要所提供的全面 的公共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主要是国家为发展各种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事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 减少社会病态,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和恶化而 制定的各种政策和采取的各种措施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 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 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 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 服务,是指由国家出资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 发放各种福利性补贴的一种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既包括由国家举办的以公民为对象 的公益性事业,如教育、科学、文化、体育、 卫生、环境保护等设施,也包括由国家举办 的以某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专门性福利事业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法
社会福利是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 社会保障制度,特别着眼于保障弱势人群的 基本生活,改善这些群体的生活状况。社会 福利法律制度的内容广泛,既有全体社会成 员享受的公共福利,也有只与职业相关的职 业福利,还有仅限于特殊群体享受的福利。 社会福利既可以表现为货币形式,也可以体 现为实物形式,还可以是对贫困群体及其子 女的免费医疗和教育服务,以及给福利对象 提供疗养或休养条件等。
日本的社会福利是对儿童、母亲、老人、身 体障碍者提供的资金及服务供给。社会福利 的供给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地方公共团体) 来完成的,但国家一般是委托地方自治体进 行社会福利的供给,国家负责对委托事务的 指导、监督以及一部分国立设施的运营 民间社会福利团体虽然也存在,并通过社会 福利协议会的设立实施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 但其资金来源仍是由政府来承担的
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 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 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 件和服务,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项目。 我国已颁布了多部与残疾人福利有关的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 条例》就明确规定了残疾人享有的受教育的权 利、特殊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 人保障法》也全面地规定了残疾人福利事业
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阶级 矛盾十分激烈。为了缓和社会及阶级矛盾, 出现了由国家举办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公 共工程等方案。 凯恩斯主张实行国家干预以达到充分就业, 他认为,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即消 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 足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 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等三大基本心理 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
(一)社会福利具有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二)社会福利具有对象的普惠性 (三)社会福利待遇标准的一致性
理论探讨——“社会福利”之比较
在美国,社会福利是指对一国的社区或社会 的满意状况作出贡献的社会福利计划的总和。 巴克认为,社会福利是指“一种由社会福利 计划、社会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构成的,帮 助人们满足对维持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社会 需要、教育需要和健康需要的国民制度”
一、老年人福利
(一)老年人福利的概念 老年人福利是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社会福利项 目,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人生活,在社 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下,对于处在特殊困境 下的老年人所提供的养护、康复等方面的服 务 1996年8月29日,我国通过了《老年人权 益保障法》,该法在第三章以“社会保障” 专章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问题作了原则性规 定
实务研究——“星光计划”的实施与原则
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民政部在2001 年启动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 划”。 “星光老年之家”的功能包括了文化娱乐、 图书阅览、体育健身、医疗康复和老年课堂 等基本服务项目,发达地区“星光老年之家” 还设置了院舍住养、日间照料、入户服务、 紧急援助、信息咨询等服务内容
“福利国家”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大主教威 廉· 坦普尔提出来的。1941年他在《公民与 教徒》一书中,首创“福利国家”的概念, 用来取代“权力国家”。1942年的《贝弗 里奇报告书》正式采用“福利国家”的概念 福利国家的基本内涵为:(1)国家应当以 福利国家为目标;(2)强大的国家财政手 段是实现福利国家的保证;(3)福利国家 能给全体国民带来福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