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一、单选题(★★★) 1. 被称为“史上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曾数十次在非洲爆发,其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RNA和-RNA均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为该病毒的遗传物质B.埃博拉病毒可以在餐具上增殖,但煮沸消毒餐具可杀死该病毒C.埃博拉病毒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该病毒可用专门开发的核酸检测试剂检测,检测时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 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内部都会发生剧烈的物质变化。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呼吸作用加强,代谢加快B.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呼吸作用减弱,抗逆性增强C.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减小,酶的活性增强,物质的转化加快,有机物的种类减少D.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的干重增加,糖类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加(★★★) 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当达到渗透平衡时,原生质层两侧浓度差都为0B.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菌注入小鼠,可能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可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 4. 项圈藻是蓝藻中的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
单个项圈藻的形状接近正球体,它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互不脱离,经过多次分裂后,形'岁如项圈的集合,故名项圈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蓝藻构成一个种群B.项圈藻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C.形成“项圈集合”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D.项圈藻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 5. 如图是人胃的壁细胞“分泌”胃酸(HCl)的机制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胃的壁细胞分泌Cl-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C1--HCO3-反向转运体转运离子时不消耗ATPC.K+和CO2进入胃的壁细胞均为被动运输D.抑制H+-K+泵活性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 纺锤丝微管由α、β两个亚基(两个亚基由两条肽链折叠而成)聚合而成,在细胞分裂时能介导染色体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参与α、β两个亚基的合成B.在细胞分裂前期,α、β两个亚基的聚合速率大于解聚速度C.低温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能抑制细胞内α、β两个亚基的聚合D.α、β两个亚基聚合受阻时,染色体着丝粒不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 7. 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热稳定性,将酶液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保温30、60、90min,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唯一的自变量,保温时间不影响酶活性B.与30℃相比,酶在60℃下的催化活性更低C.蛋清溶菌酶可以在30℃中保持较高活性D.70℃时,该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 8. 人体棕色脂肪细胞(BAT)和骨骼肌细胞(SMC)都含有大量线粒体,BA T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与ATP合成酶竞争性的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 +回收到线粒体基质,同时将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如图所示),其活性受A TP/ADP 的比值变化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T和SMC都富含线粒体,产生大量ATPB.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ADP的比值越大C.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D.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脂滴存在,脂滴膜最可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9. 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 1和t 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
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是反映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图c),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比t2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B.t2比WT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C.与WT相比,t2适合在更强的光照条件下生存,则t1则相反D.t1在图c中C点的限制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0. 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的复制仅发生在ab段B.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仅发生在de段C.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仅发生在bc段D.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仅发生在cd段(★★★) 11. 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
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形成子代DNA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12. 某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C.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D.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 13. 下图所示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Ⅰ和Ⅱ代表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Ⅰ中的③表示为RNA聚合酶,①链的左末端为3′-端B.过程Ⅱ中RNA结合多个⑤,利于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C.除碱基T和U不同外,②④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D.该图示可以表示人的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过程(★★★★) 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
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
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不考虑突变、迁移及自然选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B、b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28.6%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 15. 新冠病毒依赖核糖体“移码”的特殊机制来提高病毒蛋白表达水平。
核糖体“移码”是指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
下列有关该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B.若“移码”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则可能导致其性状改变C.核糖体“移码”会导致RNA上起始密码子位置发生改变D.新冠病毒的“移码”的机制,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16. 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雌蜂在幼虫时期,仅在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被喂食蜂蜜和花粉,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便会成为工蜂。
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成为蜂王。
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B.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与它的体细胞相同C.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蜂王和雄蜂在产生配子时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7.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一种为先天性夜盲症(伴性遗传),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已知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先天性夜盲症B.Ⅰ-1与Ⅰ-3的基因型均为AaX B YC.人群中,男性含有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明显大于女性D.Ⅲ-2与Ⅲ-3婚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11/24(★★) 18. 进入2022年,全球多地新冠疫情在奥密克戎的影响下汹涌重燃。
被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能够减少重症风险,在国内外都是防疫的重点。
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为了能够达到更优的保护效果,新冠疫苗的类型和接种方案也在不断迭代、调整。
部分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4类疫苗均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如果受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不会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D.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群体免疫力增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 19. 咳嗽反射是一种防御性反射。
当喉、气管或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兴奋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劲收缩,使胸肺内压和腹内压上升,随后声门打开,气体以高速冲出形成咳嗽反射。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B.迷走神经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导到咳嗽中枢C.咳嗽反射的效应器为呼气肌,呼气肌收缩前发生氯离子内流D.咳嗽有利于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壁的分泌物或异物脱落并咳出(★★★)20. 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的黄酒是中国特产,即墨老酒是黄酒中的珍品,按照“黍米必齐、曲蘗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古遗六法)酿制而成。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黄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A.“黍米”中所含物质只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B.“曲蘗”指酿造老酒的酵母菌,在酿造黄酒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湛炽必洁”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火剂必得”的目的是控制适宜的温度保证酵母菌发酵所需二、综合题(★★★) 21. 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分泌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可以从不同的有机磷底物上水解磷酸基团,供细胞吸收利用。
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酸酶(P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
(1)酵母细胞中合成和分泌P酶的过程中,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 。
(2)低磷环境可诱导酵母菌中P酶的分泌,水解有机磷底物上磷酸基团,致使环境中磷含量升高,而高浓度的磷会抑制P酶的分泌。
这种P酶分泌量的调节方式是 ________ 调节。
(3)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的突变株(se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