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B. 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C. 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 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2. 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d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 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 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D. 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3. 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 TP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4.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变异B. 某性染色体为XXY的患者,其一条性染色体有可能来自于祖母C. 倒位后染色体和DNA长度不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环境中的亚硝胺均可能引起基因突变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总是大于恢复力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设计生态缸不需要考虑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6.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脂质生理功能的是()A.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参与人体内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调节生命活动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8.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予以了验证D.艾弗里利用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 下列材料中,最适合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是()A.花生子叶B.小麦种子C.洋葱鳞片叶D.新鲜菠菜叶10. 某同学欲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下列所考虑的实验方法,不合理的是()A. 探究温度为影响因素时,不宜选用H2O2和肝脏研磨液为材料B. 可以设置温度梯度为5℃的多组实验来比较淀粉酶活性的大小C. 将酶和底物混匀后,再分别加入HCl、NaOH调节反应液的pHD. 将底物溶液与酶溶液分别保温后,再混匀11. 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B. 缺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时长属于无关变量C. 缺氧处理20min时给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D. 缺氧时细胞内ATP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12.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13. 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见强光就打喷嚏的achoo综合征和红绿色盲(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hoo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1的基因型为AaX B X b,℃2的基因型为AaX B YC.℃4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D.若℃6与一位基因型为aaX B X b女性结婚,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614. 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子的卷毛和细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一对相对性状必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性状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1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A.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B.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原核细胞膜与真核细胞膜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但真核多细胞生物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较原核细胞多C. 在生命起源和进化过程中,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出现得早D. 原核细胞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真核细胞也是如此17. 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了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起培育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 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NA聚合酶能识别DNA模板上的起始密码子并与之结B. 肝素与RNA聚合酶结合后能破坏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并使之失去活性C. 对照组应加入不含蛋白S的缓冲液,实验组加入肝素后基本没有新的mRNA合成D. 曲线反映的是DNA转录的过程,蛋白S能解除肝素抑制转录的作用18.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染色质B.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 蓝细菌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细胞壁不同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不具有统一性19. 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花粉过敏会引起B液增多A液减少B. 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B中℃端的氧气浓度高于℃端C.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D. 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的胰岛素含量℃端比℃端高20. 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圆叶”,抽出空气,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
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B. 光照强度为1 klx,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C. 光照强度为3 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产生氧气的速率相等D. 光照强度为6 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成熟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表示叶肉细胞吸水过程,参与图中℃℃过程的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参与℃过程叫________,场所在________(2)据图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当光强度减弱时,其它因素不变,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减少,暗反应中______减少,______增加。
(3)图中℃的完整过程在细胞内发生的具体场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经过℃过程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_____阶段。
(4)该植物从光照环境转移到黑暗环境,检测℃过程中的各种中间产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2. 根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全为黄色圆粒,自交后代表现为9:3:3: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实验孟德尔提出了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其假说,从而总结出了该定律。
(2)有人提出孟德尔运用自交的方法也可进行验证,如下是相应的实验方案:方法一:将进行自交,如果出现9:3:3:1的分离比,即可证明假说。
方法二:将自交得,让植株分别自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成为一个株系。
观察并统计的性状。
℃你认为方法一可行吗?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实验结果分析:出现9:3:3:1的分离比,且的双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3:1的占_____________,出现9:3:3:1的占_____________;单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占_____________,中双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一致,则孟德尔的假说成立,若未出现上述情况则不成立。
℃已知上述假设成立,实验发现自交得到的过程中有1/4比例的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还有_____________(比例)的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该比例相对应的中共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3.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如图所示。
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7.3%。
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人口)的特征中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7.3%。
你认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吗?_____。
(3)据图分析,2017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为_____型,由此可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呈_____趋势。
(4)少数人群刚迁入一个优良地区时,人口会类似“J”型增长,此时可用数学模型_____准确描述其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