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程检验作业规范

制程检验作业规范

制程检验作业规范
版本
更改类型
生效日期
更改内容
会签部门:
品质:工程:
采购:业务:
研发: DCC:
生产 :PMC:
行政:财务:
制作:
审核:
批准:
1.目的
规范制程检验作业方法,确保产品品质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
制程检验作业流程。
3.定义
首件:指生产线量产前由生产制作样品的检查。
随机抽样:抽取的样品反映每一个生产时段产品品质。
6.4.3但制程巡检不良率超过3%,IPQC应填写“品质异常矫正单”、连同不良品给个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应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IPQC须加以追踪及效果确认。
6.4.4如产品缺陷无法判断,则应及时呈报班长。
6.4.5不合格品的处理具体依据“不合格品处理程序”作业,纠正与预防措依据“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作业。
品质检验: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巡检:按一定的时间间隔1H/1次,定期巡回检查:指定专人作在线管制项目定期检查。
抽样:是从要检验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产品检验,根据样品的质量,对产品批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4.作业方法
4.1岗位职责规定如下:
4.1.1工程师或其代理人负责首件确认,不良缺陷确认和判定,预防措施发出及跟进主管指定的其它工作。
8.作业流程图
4.2.4首件检查确认资料: 1) 制造通知单 2) 产品承认书
4.3定期巡回检查:由IPQC巡检人员依规定之点检频率进行抽样检查,巡回检查内容: 依产品管制计划内容检查.
1) 作业指导书是否正确?
2) 作业者是否依作业指导书作业?
3) 机械设备、治工具是否正确使用?
4) 材料或零件使用是否正确?
5) 制程中重要管制点是否确实管制?
6.1制程挑选的不良品应即时复判,最晚为换线前将不良品处理并标示隔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2如实记录报表,以提供准确无误的品质数据;
6.3负责本工作区域内的6S整理整顿,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率;
6.4品质异常处理
6.4.1 IPQC应及时纠正员工不正确的作业方法,包装方法等。
6.4.2确定产品不合格(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电性)应立即追溯,并将确定的不合格标示隔离;
7. 产品标示
IPQC应监督生产人员将合格品置于合格品区域,将待检验产品放置待检区域,将不合格品放置不合格区域。
8.执行产品抽样标准:
8.1外观检验:参照MIL-STD-105E抽样计划取样检验。
AQL允收水平:CRJ=0 \ MAJ=0.4 \ MIN=0.65
8.2尺寸及功能检验:每5PCS/H,报表记录取最小值以及最大值,批量≤50pcs,要求全检。
7) 检查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HSF要求。
5.HSF管控
5.1在检验过程中,应符合“有害物质管制标准;若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应依要求项目进行生产检验。
5.2 在检验过程中,应避免所使用之设备、治具等可能对HSF产品造成污染。
6.合格与不合格判定依据
客供检验标准、承认书、SIP、样板均可作业判定依据,巡检时及时做好记录。
4.1.2检验员负责每小时巡检相应产线以及机台生产的产品外观、尺寸、功能、电性等管控。
4.2首件检验:
4.2.1首件检查复核:生产人员首件完成后,记录于首件巡检检查记录表,经班长送品保做复核工作。
4.2.2首件检查数量: 5pcs
4.2.3首件检查内容: a.客户名称; b.机种名称; c.产品规格;d. 重要材料及零件使用情形;e. 产品管制重点;f. 是否符合HSF专用产品及标示要求(如:RoHS、HF(无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