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板画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够双向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实验材料对于科学研究的进展的重要性;进一步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复习重点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复习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复习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复习过程
考纲解读课件出示说明本讲的考纲要求及本讲以往的高考题
型,并说明高考热点。
分析教
材地位
复习任务由考纲解读引出本讲的复习任务,说明要达到的复
习要求
思考并
回答
明确复
习任务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问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
问2:而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2.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出示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
神经、⑤效应器
[考点剖析]反射弧中传入和传出神经的的判断
a.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b.根据脊髓灰质中突触的结构来判断,与突触小体
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细胞体相连的是传出神经。
c.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
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
经。
d.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
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
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
出神经。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
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
思考并
回答
思考并
回答
回答并
写出图
中标号
表示的
含义
问题引
入
列表比
较
会辨别
传入和
传出神
经
会分析
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3)反射弧的完整性(五个部分缺一不可)
实验条件下刺激传出神经的一点,也会引发肌肉收缩,这个现象能否叫反射?(不能)
列表比较
[变式训练] 提问回
答
课堂练
习
说明反
射弧不
完整的
异常情
况。
及时巩
固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元的结构
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
突(短、多、分枝多)和轴突(长、少、分枝少)
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
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
电流或神经冲动
3.传导过程(板图)
(1)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动作电位——内正外
负(Na+内流)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思考并
回答
思考并
回答
共同交
流
复习神
经元的
结构,
有利于
学习理
解兴奋
在神经
纤维上
的传导
和在神
经元之
间的传
递
认识静
息电位
和动作
电位以
及兴奋
在在神
经纤维
上的传
导过程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4.传导特点(引导总结)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突出方法]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
(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2)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学生总
结回答
引入灵
敏电流
计的的
使用
〔板书〕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写出各标号代表的含义)
①线粒体②突出小泡③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⑤突
触后膜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轴突)的膜;
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
2.突触的类型
思考回
答
3.传递过程(板图)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4.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突破方法]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的判断方法: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一起分
析,思考
回答电
信号→
化学信
号→电
信号
学生总
结
思
考
并
归
说明比
较兴奋
在神将
纤维上
传导和
神经元
间传递
的不同
分析并
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典例2]
纳
回
答
完成例
题
总结帮
助提高
相关解
题能力
巩固理
解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各神经中枢的功能
大脑皮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水盐、血糖平衡调节中枢,还与
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注意: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倒置的。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
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分级调节及各中枢间关系
(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
的调控。
思考回
答了解识
记各神
经中枢
的功能
和人脑
的高级
功能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
(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连一连
①c;②b;③d;④a;⑤f;⑥e。
思考并作答
小结(课件展示)绘制知识体系
总结总结能
力
六、作业布置
即时检测及课时训练
七、板书设计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①单向传递②突触延搁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