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高考化学 有机化合物 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 有机化合物 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4.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不用写反应条件)
(3)下列属于乙醇的同系物的是___,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选填编号)
【分析】
(1)邻二甲苯表示苯环相邻位置各有1个甲基;
(2)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3)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间二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4)根据结构越对称,熔沸点越甲苯,E为邻二甲苯,故答案为:E;
(3)根据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分析;
(4)乙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催化氧化,可燃烧,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乙醇是无色具有特殊香味的密度比水小液体;
(2)乙烯中含双键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 CH3CH2OH;
(3)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故乙醇的同系物有甲醇,合理选项是D;
③A.乙醇含有羟基,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控制在170℃,B错误;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将乙醇氧化为乙酸,乙酸具有酸性,于是酒就变酸了,C正确;
D.陈年的酒很香是由于乙醇和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因此而具有香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D。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有机反应的断裂化学键和形成化学键的情况(反应机理)是解题的关键。涉及乙醇的工业生产、催化氧化反应以及与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等知识,掌握常见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乙醇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5.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CH2═CHCN),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3)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与0.02molHCl反应产生的氯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448ml,考虑乙炔不能全部转化及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所以应选取1000mL的量筒;
(5)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故乙炔与0.02molHCl气体的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02mol+0.02mol)×22.4L/mol=0.896L=896mL,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所以乙炔的转化率为 。
(4)若实验所用的电石中含有1.28gCaC2,甲装置中产生0.02mol的HCl气体。则所选用的量筒的容积较合理的是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A.500ml B.1000ml C.2000ml
(5)假定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庚中收集到的液体A的体积为672ml(导管内气体体积忽略不计),则乙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是“结构越对称,熔沸点越低”,根据这条规律,判断C、D、E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填编号)。
【答案】Eb取少量A、D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褪色,则为间二甲苯;若溶液不褪色,则为苯;E>D>C
【解析】
A. B. C.CH3CH2—O—CH2CH3
D.CH3OH E.CH3—O—CH3F.HO—CH2CH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46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mol氧气。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选填字母)。
A.乙醇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点睛】
本题涉及到了仪器连接顺序问题,在分析时要注意思维流程:
2.结合已学知识,并根据下列一组物质的特点回答相关问题。
(1)邻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____(填编号,从A~E中选择)。
(2)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填序号)。
a.同位素b.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d.同素异形体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检验A与D,简述实验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
(4)由于聚丙烯腈分子中的结构单元连接成长链,故属于线型高分子。答案:线型结构。
6.(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的条件,并配平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乙炔____;
②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____;
③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取代产物____;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CH(CH3)C(CH3)3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聚丙烯腈是线型结构还是体型结构?_________。
【答案】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26.4%羊毛接近火焰时蜷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用手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较缓慢,气味与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明显不同,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线型结构
①CH≡CH(乙炔)+HCN(氢氰酸) CH2═CHCN(丙烯腈)
②nCH2═CHCN→ (聚丙烯腈)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聚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如何检验某品牌的羊毛衫是羊毛还是“人造羊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于脚气病防治的维生素是________,坏血病是缺乏________所引起的,儿童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________;
④铁是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对维持人体所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答案】26氢化混甘油酯碱性维生素B1维生素C患佝偻病、骨质疏松血红蛋白
【解析】
【详解】
①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说明1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2804kJ的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4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6mol液态水放出2804kJ的热量,1gH2O(l)的物质的量n(H2O)= mol,因此反应产生 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Q= mol× ×2804kJ/mol=26kJ;
B.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控制在140℃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将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陈年的酒很香是因为乙醇和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小CH2=CH2+H2O CH3CH2OHDE2C2H5OH+O2 2CH3CHO+2H2O3CD
【解析】
【分析】
(1)乙醇密度比水小;
(2)乙烯中含双键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3)羊毛接近火焰时蜷缩,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用手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较缓慢,气味与羊毛燃烧时明显不同,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答案:羊毛接近火焰时蜷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用手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较缓慢,气味与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②液态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硬化油;天然油脂大多由混甘油酯组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③人体如果缺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④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铁,对维持人体所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2020-2021高考化学 有机化合物 推断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电石法(乙炔法)制氯乙烯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的方法。
反应原理为HC≡CH+HCl CH2=CHCl(HgCl2/活性炭作催化剂)。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测定该反应中乙炔的转化率(不考虑其他副反应)。铁架台及夹持仪器未画出。(已知 的熔点为-159.8℃,沸点为-134℃。乙炔、氯乙烯、氯化氢均不溶于液体A)
①若A是单烯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该单烯烃可能有____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②若A是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该单烯烃可能有____种结构;
③C5H12O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醇类且能被氧化成醛的有____种。
【答案】CaC2+2H2O→Ca(OH)2+C2H2↑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Cl2 +HCl514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箭头方向即为气流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戊装置除了均匀混合气体之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3)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乙醇的同分异构体为甲醚,合理选项是E;
(4)①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O2 2CH3CHO+2H2O;
②46 g乙醇的物质的量n(C2H5OH)=46 g÷46 g/mol=1 mol,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 2CO2+3H2O,可知1 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 mol氧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