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教材编写的两个问题_李晓琪

汉语教材编写的两个问题_李晓琪

90 年代以来,汉语教学界的同仁们逐渐认
识到语言学、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理论是对外 汉语教学的共同理论基础,逐步认识到教学法 无定法,取之所宜,认识到语言教学的目的是 培养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汉语教学在 80 年 代形成的基本路线上继续前进并朝着多元化的 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取向使之不再受某一 种单纯的教学理论的过分影响,也使之从更现 实、更广阔的角度观照自己,汉语教学日趋成 熟。这是因为“任何科学的教学法都必须以自 己的教学对象为出发点,扎根在自己教学实际 的土壤中,脱离对象,脱离实际,无所谓科学 的教学法”(钟梫,1979)。这种变革的集中体 现则是蓬勃发展的多类型、综合性的教材如雨 后春笋般地出现①。
概括地说,理性主义教学法流派,重视学习 者的认知因素;强调要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 训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训练。 实证主义教学法流派,重视标准形式的语言操 练;强调反复练习、培养习惯;强调以培养学生 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要“交际化”。
2.2 教学法理论与教材编写 不同的教学法理念体现了对语言和语言学 习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直接影响着教材的编写。接受了理性主义教学 法的教材强调以语法知识为主线,系统、全面 地在教材中展示语言的结构,并且注重对语言 结构的解释和训练,教材的内容原则上要服从 于语言结构。接受了实证主义教学法的教材强 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即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学习 了教材后,在实际交际场合能够运用所学内 容。因此,该类教材的教学内容不求语言结构 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是取决于交际功能的需 要。当然,在一百多年的现代语言教学历史 上,在教学法流派不断更新的潮流中,教材并 不是死板地、循规蹈矩地、机械地按照两个模 式进行编写,而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如在 实证主义流派之一——视听法的影响下,法国 的视听教材以其特有方式在语言教材上独领 风骚。由此,考察分析一部教材,首先一个 切入点就是了解其是在什么教学法理论的指
[收稿日期]2016-02-20 [作者简介] 李晓琪(1949-),女,江苏兴化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教学现代化 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发表研究论文 40 余篇,出版专著 2 部,主编学术刊物 10 余种, 编写和主编各类教材 50 余册。其中《快乐汉语》获国家汉办优秀教材奖。电子邮箱:lixiaoqi@。
进入新世纪以后,汉语教学以迅猛的形式 快速发展,汉语教学法也愈加稳定和成熟,赵 金 铭 (2010) 对 其 做 了 精 当 的 梳 理 和 总 结 : “我们认为,语言教学需要的不是一种教学理 论或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个更大的研究框 架,其中多种教学理论并存,多种教学模式共 现,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用。需要我们决定的 是某种教学模式适合什么教学对象,某种教学 方法用在什么层次上,不能把一种具体的、局 部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应用 到整个语言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虽也不断丰富并发展,一直是以结构为纲的综 合教学法占主流地位。”
这种综合教学法的运用思想同样深刻影响 到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编写者们努力在结构和 功能间寻找结合点和平衡点,努力在教材中最 佳吸收和体现不同教学法流派的长处,在不同 水平、不同类型的教材中采取明线和暗线的有 机结合和不同侧重的策略。从近些年出版的一 些教材看,教材编写者对教学法理论的运用是 自主灵活的,是为我所用的,这是教材编写的 一个飞跃。
2.3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法回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自上个世纪 50 年代起,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所遵循 的教学法是什么?与教材编写又有什么关系? 受 到 传 统 教 学 法 的 影 响 , 上 个 世 纪 50 年 代 , 即新中国成立之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法主要是承袭了语法翻译法,汉语教学的主线 主要是围绕语法教学而展开。这可以从两个方 面说明。一是邓懿主持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公 开 出 版 的 汉 语 教 材 —— 《 汉 语 教 科 书 》 (1957),其前言摘要如下: 本 …… 教 科 书 分 上 下 两 册 …… 包 括 绪 论 、 语音、语法三部分。 绪论给我们所要学习的现代汉语做一个介 绍 …… 前 十 二 课 是 语 音 …… 后 六 十 课 是 语 法 , 每六课构成一个单元,其中前五课是新课,后 一课是复习。 从以上说明不难看出,《汉语教科书》 的 重点在于语法部分,而语法部分的教授不是以 传统的教授语法知识为线索,而是把语法知识
点分散到 60 课的课文中去进行教学。也就是 说,其课文的编排是以语法为纲。《汉语教科 书》 的这种做法成为后来 50 多年以结构为纲 教材的基本编写模式。
二是这种教学法思想也集中体现在 1953 年发 表的,新中国第一篇汉语教学论文 《教非汉族学 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周祖谟,1953) 中。
无论通过什么讲解方式或者练习方式,语 法知识是必须教给学生的……。语法教学的主 要目的是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使他们 了解汉语的结构,掌握汉语的内在规律,这样 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说话,而且可以培养阅 读和写作的能力……语法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意思。
导下编写的;我们去设计编写一部教材,首 先要考虑的是该教材接受并采用了什么教学 法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教材是教学 理论发展和实践的结果,新的教学理论产生 新的教材,新的教材又为教学法理论的发展 提供新的检验场所。在一定教学法理论指导 下的教材编写才有其真正的生命力和广阔的 发展空间。
如前所述,教材编写和教学法理论关系密 切,但二者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当前的第二 语言教学法研究正在经历从方法时代到后方法 时代的转变①,研究者们开始把兴趣从寻找最佳 教学法转移到各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以解决不 同的具体问题上来。如 Kumaravadivelu (2006) 等 学 者 提 出 的 宏 观 策 略 框 架 (Macrostrategy framework) 概念,认为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 习需求和学习情境,考虑到教学的针对性 (particularity)、实践性 (practicelity) 和可行性 (possibility) 来综合运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 综合运用思想同样深刻影响到教材的编写。
笔者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起,步入对外汉 语教学领域,参与并直接编写和主编了若干不 同类型的教材,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
索,不断总结,对教材编写有较为切身的体 验、感悟及思考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讨论有 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教材 (下文 简称“汉语教材”) 编写问题。
2. 教学法与教材编写
该文是其对当时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深 化,至今仍有启发意义。上述表述已经清楚地说 明,当时的汉语教学是把教授语法知识放在了首 位。这反映了建国初期汉语教学法的主流倾向, 这种倾向在半个多世纪的汉语教学中一直起主导 作用,延续不断,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受到国际新 教学法流派的影响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步走出 了自己的路,形成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法。
2.4 《博雅汉语》 所遵循的多元综合教学法 标准
60 ~ 70 年代的汉语教学,发展较慢,是一 个进展停滞期。那时的汉语教学虽然仍然延续 了 50 年代以结构为纲的方法,但是受到了听 说法的重要影响,汉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的 认识逐渐清晰,形成了以句型为核心+大量练 习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听说能力 的训练,将培养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教学 目的。
① 语言教学的“后方法”(postmethod) 观点认为并无普适的某种教学法,强调要由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对 象、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来构建自己的教学框架。该观点的代表学者是美国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的 B · Kumara⁃ vadivelu 教授。
75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6 年第 3 期
74
李晓琪:汉语教材编写的两个问题
同这个观点,并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法流派 中,有 9 种教学法流派对教材编写有很大的影 响,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他们是:语法翻译 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 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其 中最早产生的语法翻译法,以及后来发展出的 自觉实践法和认知法等都强调语言的符号系统 属性以及学习者的理性思考能力,可以归为理 性主义阵营;反语法翻译法的直接法,以及上 个世纪 40 年代在美国流行的听说法,60 年代 在法国流行的视听法,80 年代兴起的功能法、 交际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等都强调语言的交际 工具属性以及学习者的语言实践能力,可以归 为实证主义阵营。
2TCSOL Studies
总第 63 期
Sum No. 63
汉语教材编写的两个问题
李晓琪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关键词] 汉语;教材编写;教学法;教学大纲 [摘 要]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了有关汉语教材编写的两个问题,认为:教材编写与汉语作 为第二语言、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法理论关系密切。在一定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编写出的教材有其鲜明的 特色与生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在与教学目标与教学 对象密切相关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一定是脚踏实地的、受欢迎的教材。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 (2016) 03-0074-13
DOI:10.16131/44-1669/g4.2016.03.007
1. 引言
教材在整个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据着相当 重要的位置。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 说,“好的教科书和有效的教学法,能使没有经 验的教师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缺少这些,一 个优秀的教师也难以真正在教学上登堂入室。” (盛炎,1989) 这段话是一位教育学家,在一个 半世纪前关于教材与优秀教师关系的清晰论述。 今天,重读这段话,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虽然此段话没有对其中谈到的“在教学上”做进 一步的详细论述,但显然,无论是对本族人进行 教学,还是对外族人进行教学;也无论是对本族 人的何种类别的教学,还是对外族人的任何教 学,教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 其中包括了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教学;也包括了 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别是外国留学生的教 学,不管是精读课程,还是会话课程,即便都是 精读课程,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学,也都包 括在其中。总而言之,教材与各类教学都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教材编写也自然成为教学领域不 可忽视的基础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