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庆元廊桥文化考察

庆元廊桥文化考察

庆元廊桥文化考察
一、廊桥简介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在中国,廊桥自古以来是和中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虹桥盛行于北宋时中原地区,以汴水虹桥为代表。

但汴水虹桥只留在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

但有专家认为这种虹桥技术目前依然存于闽浙边界的木拱廊桥,并未失传。

从技术的方面上说,廊桥作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世界建筑学里也是一朵奇葩,如史书《东京梦华录》记载,“三河度所费工逾三倍。

”然而建桥术的发明者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

也许它将成为千古之谜。

庆元博物馆中保存着古代福建人为浙江人承包建桥的包约,它显示着浙闽人自古就拥有自己的造桥技术和专家。

同时,廊桥也很具有艺术价值。

在山清水秀的浙闽丘陵,座座廊桥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群山之间、或静卧水声之上,无声无息、如梦似幻。

廊桥也和人民生活密不可分:廊屋通道两侧有廊凳,供山中走远路的人休息;桥两侧铺的风雨木板,既能保护下面的木拱架,又为人们躲雨、避暑、进行商品交易,提供一个好场所;这就是古人在桥上建廊屋的目的和意义。

二、庆元的廊桥
庆元是中国廊桥第一乡。


中国廊桥空间和时间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全国有确切纪年、现
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
龙桥、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
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
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
水长桥、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
早的木拱廊桥——大济双门桥
和甫田桥,均在庆元境内。

庆元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最
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
代建造的木拱桥庆元境内均有
分布。

1、数量最多。

目前庆元有各类廊桥97座,其中木拱廊桥21座,平梁廊桥26座,石拱廊桥50座。

庆元廊桥的数量,分别占了全市(150多座)、全省(220多座)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是全国廊桥最多的县。

2、时间最早。

大济甫田桥和双门桥是目前全国有文字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栱廊桥,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的发祥地)出现的虹桥要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而且比现存各地发现的木拱桥始建最早的记录——闽清合龙桥早110多年。

假如能够加以证实,那么《中国古桥技术史》木拱部分将因庆元的发现而改写。

另外,我县木拱廊桥历史沿革
极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都有(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

据文字记载,始建于宋代的有甫田桥、双门桥,始建于元代的有蒙淤桥、半路亭桥、咏归桥,其余则分别建于明、清时代。

而且,我县木拱廊桥国保、省保、县保一应俱有,文保体系在全国最为完整。

3、质量最高。

在各类廊桥中,木拱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木拱桥已为数极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只在浙、闽两省的丽水、温州、南平、宁德几个地市有所发现,总数仅为100座左右。

现存于我县境内的如龙桥,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4年),距今已有381年历史,如龙桥的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建筑上颇具宋代遗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全国木拱廊桥中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庆元廊桥的科学价值
1、廊桥的结构
庆元廊桥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

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
越压越紧。

这种结构,不用钉铆,
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
搭接而成。

从力学上分析,上端的
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
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
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
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体
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
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
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
两种集中荷载。

桥的构件统一,无
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
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
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
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

小杆件
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
经济合理。

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
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
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
低。

“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
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成,桥廊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

每当山洪爆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2、庆元廊桥的特点
庆元的廊桥还有一个特点,它各个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铆的方式而不是和北方,的廊桥一样使用绳子捆扎,这样的搭建方法要更加复杂化,但是也能够大幅度增加桥梁的稳定
性。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杰在仔细研究了榫铆廊桥的结构之后,认为南方的这种拱梁桥结构,适合建造跨度较大的桥梁,拥有更好的承重能力。

四、庆元廊桥的文化、艺术价值
1、有关庆元廊桥的传说
庆元山清水秀,廊桥历史悠久,作为人民智
慧和劳动的结晶,自然会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和故
事,比如著名的如龙桥和来凤桥的故事。

相传举溪两边分别住着吴家和陈家,但是两
家人因为前辈人在大旱之年争夺水源二结下了不
解之怨。

又一个干旱的年头来了,眼看两家人又
要因为水源而起争执,又人提议通过比试的方法
决定水源的归属。

吴家派出了年轻人如龙,陈家
人派出了闺女来凤,经过一番比试,如龙不及来
凤的巧劲,来凤不如如龙的勇猛,他们互相佩服,比试就算是平局,两家的溪水各分一半。

但是水终究不够,眼看田地干涸,如龙在田垄上
叹气,听见来凤所唱的山歌,抬头看见美丽又武
艺高强的来凤,但是他心中一想到两家人的仇怨,
不由的心灰意冷。

这时,来凤叫住他,告诉他山
上有一处水源,可以去引流,但是仅仅靠陈家的
力量是不够的,希望能够和吴家共同度过难关。

于是,被来凤的诚心感动的如龙说服了家里的长
辈,带领吴家子弟和陈家人一起成功引下了水源。

后来这对互相倾心的男女终于打破了束缚,走到
了一起,为了纪念这对夫妻,人们在举溪上修建了两座廊桥,分别命名为“如龙桥”和“来凤桥”。

这则传说故事虽然很短小,但是他从侧面折射出庆元人民对美好生活、爱情、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向往,作为庆元先民的思想写照,反映了庆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特质。

2、庆元廊桥的艺术价值
庆元廊桥整体结构巧妙独特,造型古朴精巧,外形宏伟壮观。

建筑装饰手法多样,雕刻朴实精细,线条流畅,壁画构图完美,色彩艳丽。

充分体现了庆元地区古建筑的巧,壮,美,雅的艺术风格,折射出庆元先民的建筑审美观念。

廊桥的平面布局,建筑构造和比例尺度都与当地的民居,生活习惯,气候特点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
社会的文化,经济以及人文状态,以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

五、生活中的廊桥
廊桥,作为浙闽地区的特色,和这些地区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

看看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车水马龙的繁荣的景象。

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是租金最贵的地方。

以前还常常在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

廊桥中
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

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

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
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
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
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

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
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

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
杂神和半神。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
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

乡民从四面八
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
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如今,看着那一座座古朴而又沧桑的廊桥,
横跨一条条河流,在他们那坚实的身躯背后,隐
藏了多少的岁月,多少的欢笑和悲伤。

看看那些
沉默的廊桥,无言中包含了多少诉说,诉说庆元
地区古老先民最质朴的愿望,诉说几百年来时间
无情的变迁。

流水依旧,青山依旧,廊桥依旧。

作为中国古代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廊桥,你的精神会传承下去,那承载了无数美好愿望和希冀的灵魂,会永远流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