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概论(答案)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40、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33、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35、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36、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3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38、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39、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40、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5.清政府于1905 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1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