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教师版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 教师版

好教育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该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该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 )A .死亡率降低B .出生率高C .牛群基数大D .雌牛比例大 【答案】D【解析】看一个种群的发展趋势,主要看年龄结构,但性别比例失调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 正确。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解析】种群的“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两种密度下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种群密度逐渐升高,个体之间斗争增强,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 错误。

3.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 年的种群数/(t -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 .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C .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 值 【答案】B【解析】由于第1年至第3年λ基本上等于1,种群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并非这期间的出生率相同,A 错误;第4到第5年增长率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且第5年初至第5年中期,λ下降,但仍大于1,故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B 正确;在第3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因为增长率大于1,C 错误;野兔的种群数量应该在第5年中期达到K 值,D 错误。

4.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 .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 .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B【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正确;“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 错误;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C 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 正确。

5.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A .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 .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答案】C【解析】由图示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狼与麝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A错误;图中只体现出麝牛群数量与狼袭击麝牛成功率的关系,不能体现狼与麝牛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B错误;题图显示牛群数量越大,被狼袭击的成功率就越小,这是牛群种内互助的结果,进而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D错误。

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旅游可能使某地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答案】D【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B正确;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速度较慢,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演替速度较初生演替快,C正确;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8.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不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C【解析】图示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生态系统包括结构和功能,图中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图中②为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因此④为信息传递。

综上所述,C正确。

10.下列有关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产者再利用B.将动植物的遗体等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再利用C.分解者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生物D.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答案】B【解析】分解者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能量不供生产者利用,A错误;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B正确;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C错误;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化能合成细菌,D错误。

1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只占据某一特定的营养级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在一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大于初级消费者【答案】B【解析】一种动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不一定属于某个特定营养级,A 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正确;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小于初级消费者,D错误。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D.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A正确;食物链越短,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B正确;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C正确;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

13.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①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C【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①表示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②为输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A正确;输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②的去向,除了图示中的③和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所以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B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图示中的⑤,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正确。

14.综合利用沼气池是改变农村环境的重要途径。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过程中碳都以有机物形式流动B.①~④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流动C.沼液、沼渣肥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D.综合利用沼气池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①为捕食,②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三个过程中的碳均以有机物形式流动,A正确;①②③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流动,④过程为农作物利用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只是利用其中的物质,没有能量流动过程,B错误;沼液、沼渣中含有农作物所需元素,因此沼液、沼渣肥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C正确;综合利用沼气池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答案】B【解析】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C错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B正确;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而能量需要生物圈以外的太阳提供,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