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模拟试题(一)

中考模拟试题(一)

佛山中学2020中考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幽.(yōu)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liū)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跟着我去踩田圃.(Pǔ)的泥土将润如油膏.(gāo),去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mì)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庇.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D.这批无恶不做.的法官,他们媚.(mèi)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líng)驾于人民之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惟妙惟肖....。

B.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D.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夕日欲颓.(坠落),沉麟竞跃。

(《答谢中书书》)②怀怒未发,休祲.(不详)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B.①潭中鱼可百许.(大约)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逆流而上)阻绝。

(《三峡》)C.①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

(《虽有佳肴》)②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口技》)D.①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完全,确实是)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报道了中建三局的智能顶升系统——中国首创的新一代“空中造楼机”不断地刷新城市天际线。

B. 今年5月30日,南航将开通武汉—伦敦直飞航线,这是继直飞巴黎、莫斯科、旧金山、罗马、悉尼之后,武汉开通的第6条洲际航线。

C. 电影经济、互联网业态、手机APP服务的兴起,催生出电影顾问、网约车司机、导航地图编辑、机器人调试员等新兴岗位出现在各大公开招聘会上。

D. 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马云亲率众民营企业家来武汉共建中国新民营经济创新区,这次新探索将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来汉发展,助力武汉新民营经济再出发。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古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乐舞混沌不分”,歌唱性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诗词与音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浅唱低吟中做到了雅俗共赏。

B. 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C. “百部经典”书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突破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力求做到广纳百家、百花齐放,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D.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平淡的小事,勾起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朋好友的回忆;它没有商业片的噱头和造势、浮华与张扬;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持久存在的爱和尊重。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伊索所写。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

C. 成语“豁然开朗”“扑朔迷离”“鸿鹄之志”“心旷神怡”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木兰诗》《陈涉世家》《岳阳楼记》。

D. 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B. 刻画人物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

C. 第一个“狼狈”写出了菲利普“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于勒在“我”面前感到很难堪。

D. 于勒得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致谢”的细节说明于勒已经认出了“我”,用“感谢”掩饰内心不安。

8.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美好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B. “紫色的阴影”语义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又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C. 用景物描写表现菲利普夫妇希望化为泡影的失望透顶的内心世界。

D. “紫色的阴影”暗示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

9.对文中人物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人物刻画,特色鲜明。

小说人物寥寥,但手法多样。

B. 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

C.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因而着墨较多D. 菲利普的女儿、女婿等人物,一笔带过,只起陪衬烘托作用10.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

B. 小说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中有波澜起伏。

C. 小说的描写,在冷峻奢华中有锋芒。

D. 小说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中有辛辣。

四、(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B.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C. 树林阴翳.翳:遮盖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 在乎..山水之间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 至于负者.歌于途/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D. 醒能述以.文者/皆以.美于徐公1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醉”是表象,“乐”为实质,“醉”“乐”统一,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

B. 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融合,卒章显志。

C. 本文写景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骈散结合,参差多变。

D. 文中多用“也”字结句,贯通全篇,灵动之中有赘烦之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14.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B.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下棋输了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D.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五、(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下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

B.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景径去不返,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C. “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D. 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陈挚抑郁,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词派的先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