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威科特先生的陷阱

威科特先生的陷阱

1、威科特先生的陷阱
一、课文导入
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就是创新
一个工厂得到了生产直径为1米、高为2米的玻璃过滤器订单。

过滤器上要做出成千上万个分布均匀的细微小孔。

“我们怎么来做这么多孔呢?”总工程师问他的部下。

“也许我们要用铁针在刚出炉的厚玻璃上来扎这些孔。

”一个年轻工程师调侃地说。

“我们既不需要钻孔,也不需要铁针。

可以拿一些玻璃管,捆扎起来就得到有孔的过滤器。

或者拿一些玻璃棍,捆扎在一起,也能得到一个过滤器,其孔为玻璃棍之间的间隙。

无论是玻璃管还是玻璃棒,做起来都非常容易,而且这样做出来的过滤器组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就这样,一个发明家诞生了。

二、课文解读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中的“古怪老头”威科特先生利用学生对“创新”的某些误解,设置了一个考试“陷阱”,揭示了“努力学习县城的宝贵知识,有时比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的深刻主题。

课文没有平铺直叙,充满悬念,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1-2)着力刻画了一个“落伍的老头”,在这个需要创造性人才的时代,还在老生常谈“一定要将课文知识学扎实,学透彻”,特别是那“三个预言”,更是充满悬念,为后文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3-14)主要描述了一次考试的过程,“我”绞尽脑汁想发挥“我”的创造性思维,跳出威科特先生的“陷阱”,考试结果虽然
获得了A级,但还是被先生骂为“同样愚蠢”。

第三部分(15)点明主题,从开始“我”对“古怪老头”威科特的“嗤之以鼻”,到最后喜欢上这个“乖僻的老头”。

三、阅读理解
1.威科特先生的“陷阱”是什么?
威科特先生的陷阱是利用学生对“营销”需要创意的理解误区,以考试的形式告诫学生,创意不是凭空臆造,创造性思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2.威科特先生给“我”的答卷A级,为什么依然说“我”愚蠢?
他肯定了“我”很有创造力,给“我”的答案标上A级,说明他很在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他同时也在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他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当他看到“我”不去借鉴书本知识,而是费时费力地做无用功,还是骂我同样愚蠢。

看似前后矛盾,实则证明了威科特先生并不是“落伍的老头”,他并不是“着力培养书呆子”,而是也在培养创造性人才,只不过他是教法独特而且个性“诡异”的一个教师。

四、课堂讨论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一名年轻的图书馆管理员需要设法找出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来排列和查找他藏储的数以千计的手稿。

“我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它们呢?”他想:“按照主题?作者?颜色?”后来他想到了字母表。

当时的人们都把字母表看成是一组语音符号,当它们相互组合就成了单词。

这位图书馆管理员决定弱化字母表的语言学
特征,而强调字母与字母之间的顺序关系。

由此创造了按字母顺序排列信息的方法。

直到现在,它依然是我们排列、存储、查找信息的主要方法。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文小结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创造性思维即脱离窠臼、开辟新路的思维方式。

学会和掌握创造性思维方式,我们必须自觉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逐步具备良好的思维功底和思维品质。

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

六、板书设计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学习威落伍的老头三个预言设置陷阱可爱的老头现成
科知识特比创先强调学好只出一道考出我的教法个性造性生知识考题愚蠢独特思维的重要陷
阱——————先抑后扬卒章显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