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马歇尔(1920)是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 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 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 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 •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为了说明报 《经济学原理》 酬递增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 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 念,并认为外部经济往往是因许多性质相 许多性质相 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 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 使得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 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而 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 在产业上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在产业上是规模报酬递增
1)规模报酬递增
•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 Returns scale)是指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 各种生产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 生产规模变化与 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 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 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 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结构
• 产生背景 • 发展阶段(包括代表人物、著作等) 发展阶段(包括代表人物、著作等)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的应用和发展 3、规模报酬递增思想的进一步应用
产生背景
• 但是,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贸易模式、产业 50年代中后期以来 50年代中后期以来 组织和投资模式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 资源禀赋非常相似的国家间贸易不断增长,美国、 资源禀赋非常相似的国家间贸易不断增长 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规模大大 超过资源禀赋差异很大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 间的贸易规模。 • 正是由于二战以后大量新贸易现象 新贸易现象的存在,而这 新贸易现象 又是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 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的,因此需要一种 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 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于是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等一些列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等一些列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几何意义为:
K
为生产扩张线, 为生产扩张线,即:在技术 水平、 水平、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不 变的情况下, 变的情况下,厂商在长期中 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用的最 佳要素组合点的连接线 R C
6 q=600 B q=300 A 注:除了规模报酬递 增情况外, 增情况外,还有规模 报酬递减、 报酬递减、规模报酬 不变等两种情况, 不变等两种情况,在 这里不做详解。 这里不做详解。 2 q=100
1)规模报酬递增
• 设生产函数 q=f(K,L)
K为生产要素资本投入量; L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量; q为产量; 资本,劳动投入量按同样比例增加到原来的λ倍( λ为常数) ,新的产量为q’
q’=f(λK, λL) 若: q’=f(λK, λL)> λ q=f(K,L) 则表示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
1)规模报酬递增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 1985年,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与另一 位经济学家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 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首先提 《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 出了国际贸易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其 基本观点: 规模报酬递增为国际贸易扩大提供了 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 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当某一产品的生产 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 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 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 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最早源于迪克西特(A.K.Dixit)和斯 迪克西特(A.K.Dixit) 迪克西特 蒂格利茨(J.Stiglitz) 蒂格利茨(J.Stiglitz)在1977年发表的《垄断 《 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 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他们所提出的垄断 垄断 竞争市场分析模式是产业组织领域中一项极其重 竞争市场分析模式 要的成果,在几乎所有涉及到处理规模报酬递增 的经济研究中,这篇论文都被反复的引用。 • 他们的主要有力的 模型使规模报酬递增思想融入整个产品市场的均 衡分析框架中。 衡分析框架中。
1)规模报酬递增
• 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就可获得更为广阔的 广阔的 市场空间,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 市场空间 扩大生产规模 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 下降 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 单位产品的成本 下降趋势, 同时,更加专业化地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 产。 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 提高赢利水平 增强了竞争力,提高赢利水平 增强了竞争力 提高赢利水平。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乔治.J.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11年1月11日生于美国 华盛顿州雷登的西雅图郊 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即 将到来之时,他进入了华 盛顿大学,并于1931年获 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 斯蒂格勒是芝加哥学派在 芝加哥学派在 微观学方面的代表人物, 微观学方面的代表人物 他是信息技术学的创始人 之一。
• 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教授是当 当 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 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 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 位,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 济学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任 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 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5年 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 •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Joe” Stiglitz),美国经济 学家。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 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曾担 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提 出经济全球化的观点。2008年,他针对华 尔街的房产泡沫,提出了金融改革的几点 看法。
4
O
2
4
6
L
1)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 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投入生产要素 相同比例 增加 产 投入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 增加,产 一定的产量范围 投入生产要素 相同比例的增加 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的现象。 (即:随着产量的增加 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产量的增加 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产生背景
• 从上世纪 年代末 上世纪60年代末 上世纪 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尝试研究 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 其贸易形成机制,规模报酬递增说在国际贸 规模报酬递增说在国际贸 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 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 • 地位:规模报酬递增学说阐述 在报酬递 阐述了在报酬递 阐述 增情形下的贸易模式 贸易量与贸易构成 贸易模式、贸易量 贸易构成。 增情形下 贸易模式 贸易量 贸易构成。 可以说,它是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一 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一。 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一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斯蒂格勒(1951)对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 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做了深 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 入的阐述,对分工与企业规模 分工与企业规模问题作了研究,他将分工问 分工与企业规模 题与厂商理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 • 假设厂商生产工序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把生产工序分为报 生产工序分为报 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类,认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 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类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使报酬递增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增加,当规模足够大 规模足够大时,专 使报酬递增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增加 规模足够大 门的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 Marshall,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现代微观 1842-1924) 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 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 派的创始人,当代经 派的创始人 当代经 济学的创立者,19世 济学的创立者 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 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 学家。
• 理论分析
1、理论假设 1)规模报酬递增 2)气场竞争不完全 2、克鲁格曼模型 3、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企业与产业内贸易 4、扩展了解
• 理论价值 • 实践指导意义 • 缺陷 • 贸易案例分析
产生背景
• 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阐述劳动分 亚当-斯密 亚当 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候就突出强调了规 突出强调了规 模报酬递增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规 模报酬递增的重要性 模报酬递增作为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之外 的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重大因素, 被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忽视。 •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 20世纪80年代之前 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学框架 中队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 研究的文献为 数甚少。 数甚少
发展阶段
——3、规模报酬递增思想的进一步应用
• 杨小凯(1996—2000)等经济学家从分 分 工和专业化角度对规模报酬思想做出了 很好的解释,他沿着斯密市场范围限制 很好的解释 分工的观点,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而为 一,并用数学将这些思想加以形式化, 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 框架。他们认为随着市场交易效率的提 高,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会不断提高,较 高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必须和较大的市 场容量相适应,而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市 场的容量有效扩大,因此随着国际间交 易效率的提高,国际贸易就会自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