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例如,有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如电脑管理、流水作业等,只能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采用,也就是说,这些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通常是不可分割的。
在汽车制造等行业,流水线作业的成本优势就十分明显,据统计,一家汽车厂商如果年产量超过30万辆,成本就能比小规模生产大大降低。
例如,在大规模生产中,工人可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每个人从头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
这就是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这一点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提出。
在《国富论》中,他以大头针行业为例,一个未受到专业训练的人,一天只能勉强做一个大头针,但如果将生产分为18个工序,每人只承担一个工序,人均日产量达到4800个大头针,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十分显著的。
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特征是当生产要素按相同增加的
比例,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变化比例。
例如,厂商活动的大规模化会给它带来筹措资比例同时增加时,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变化比例。
造成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
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地理位置、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厂商在生产中需要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
其二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商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如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信息传递等,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使生产效率下降。
带来规模经济的各种因素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就不太可能,此时,规模不经济的因素开始占上风。
例如,生产要素的专业化分工就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地加以细分,分工太细会带来副作用;一旦工人的工作成了一种机械化的运动,
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失去创造性思维,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再如,几何因素的规模经济含义也是有条件的。
输油管道的直径不能无限制地扩大,直径过大的输油管道铺设起来就十分困难,其成本必然增加。
同时,规模的过大也可能使运输费用增加,因为原料可能需要从更远的地方运来,产品则需要运到更远的地方去销售。
如发电厂的规模越大,电力输送目的地也就越远,结果电力输送中的损耗也就越大,从而导致单位成本的上升。
当然,规模不经济的原因还有可能来自其他方面,但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过大规模的生产带来管理上的低效率。
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生产规模愈大,管理层次愈多,企业内的协调和控制也就愈加困难;信息在上下的传递过程中容易丢失或被扭曲,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也日益困难。
由于决策者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信息,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即使决策已定,真正付诸实施也需要更长时间,并且执行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
这种管理上的局限性带来了规模经济报酬递减。
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只不过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一个特例,因为即使在长期内,仍有一些要素的投入(如管理要素)是无法增加的。
例如,无论一家企业如何扩张到多大规模,总经理只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