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情商法则》期末作业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1-2
姓名陈记红
学号 541101030201
日期 2013.11.19
大学生的情商教育与培养
摘要:心理学研究证实,情商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和幸福。
新时期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合格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才,他应具有基本的人格素质、知识修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既是既有高智商(IQ),又同时具有高情商(EQ)和行为能力的现代人。
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最后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建立同理心、开展挫折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关键字:情商教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 知识教育; 健康; 心理
一、情商理论的内涵
l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认为“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
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情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控制力;(2)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己的感知力;(3)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4)认知他人的能力;(5)人际交往的能力。
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涵养。
它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
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l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
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控情绪、战胜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不是生来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
所以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学生决策能力、情感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冲突的解决等。
二、情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2.1情商对于个人情绪的影响
情商决定大学生的心态理解和分析自我情绪,认识引起自我情绪出现原因的能力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情感智商。
高情商者往往能有效地觉察出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理解情绪所传送的意义,找出促使某种情绪或心境产生的原因,并能很快对自我情绪做出必要的调节,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低情商者则因不能及时认识到自我情绪产生的原因,也无法自如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导致消极心态持续不退,乃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2高情商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良好的情商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程度,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等等。
以
职业生涯发展为例,情商高的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根据主客观因素对自身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定位,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够正确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会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影响;情商高的人善于观察,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作出准确的判断,善于调节自身情绪,并善于将良好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情商高的人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都较强,面对困难和挫折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能不断地自我激励,始终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情商高的人善于沟通和协调,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相信团队的力量,善于团队合作。
这些都是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必备基本素质。
2.3提高大学生的情商与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关系
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水平能够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
德育实践证明,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德育主体道德内化的程度,而在道德内化的过程中,主体的自我意识、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内化的过程中,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开启自我教育意识,并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自觉、自愿地认同与接受道德观念,才能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社会适应性等良好的情商素质。
情商高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较高,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更容易唤起道德认同感,更易于接受各种主流的社会规范,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诚如有论者指出:“德育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德育者的情商水平,良好德性的养成还需要德育对象良好的情商作为其物质基础。
”因此,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情商水平,会大大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进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
三、我国大学生的情商现状
如果把以上戈尔曼提出的五种能力作为衡量情商的指标来考察我国大学生的情商状况,总的来说,多数大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正常地与人交往,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存在着一些情商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经常表现得过于自信或自卑;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有待提高,常常被悲观、压抑、抑郁等情绪所困扰,处理问题较感性,易感情用事,易冲动,缺乏必要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有时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应对;人际交往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出现一些异常的人际交往心理,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意识过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少宽容和谦让的胸怀等等。
四、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途径
4.1设计系统的情商培育内容体系
大学生情商的培育应该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对抗挫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展开。
具体说来,学生的自我观念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及时转移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则要让学生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周围的环境。
此外,情商培育体系的设计还应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不能一成不变。
如对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应安排不同的侧重点。
4.2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情商实质上是一个人有效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和适应外部社会的能力。
列宁曾经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社会实践正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最好途径,也是促使“自我”尽快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客观评价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困难、克服困难,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并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商素质。
一言蔽之,情商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化又反过来可以促进情商的健康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情商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情商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既要有内容、形式安排,还要有组织实施,实行科学管理,使社会实践朝着制度化、
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内容上既要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也要坚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形式上既可以寻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也可以与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相结合,并实行集中实践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可以涵盖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发展自我为目的的各种活动。
可以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就业实习为主体,以学生志愿服务、公益服务和挂职锻炼等形式为补充。
在组织实施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在校团委、学工部、教务处、学院等部门及实践单位之间实行分工合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模式。
4.3营造高校全方位的情商培养环境
情商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把这项工作交给高校任何单一的部门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只有统筹各方力量,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才能真正实现情商培育的目标。
比方说,专任教师的作用就很重要。
教师的敬业精神、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对学生的热爱等等,学生能够自发地认同、模仿。
所以,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也应参与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进.《现代法国文化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
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储德峰.《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之维——论情商培育与德育的融合》,《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9期
【4】列宁.《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