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了
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是基本篇目、讲读课文,是高一新生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一、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书。

因此,本文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在文言文中达到“双重结构”即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以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本课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

①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一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语法现象;其二故事性强、篇幅长,叙述和描写技艺卓著;其三人物形象精神崇高,人格伟大,令人景仰。

②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多义词及词类活用现
象,以及了解文言文句式的一般特点。

③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蔺相如这一大智大勇的形象所表达出的先进史学思想——鸿雁“匹夫精神”。

二、教学目标
⒈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⒉体会本文把任务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旋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近世境界的写法。

⒊掌握“负”“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
“羞”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

三、教材设想
⒈教学本文的教学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⒉教法和学法: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
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教法:循序渐进,分布进行——先辨清词义,再翻译句子;先引导讨论“写什么”,再引导讨论“怎么写”。

(此教法设计意图: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

②体现教师教学策略上的整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即先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整体把握“写什么”,再从“理解”层面通过局部分析学习“怎么写”,以突出整体。


学法:熟读课文,统观全篇;瞻前顾后,首尾相联;抓住关键,举一反三。

(此学法设计意图: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并提高其阅读能力,达到“学会怎样学习”的目的。

饱罗·郎格朗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终极关怀。

②突出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联系性原则和主导性原则。

即既注重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雕虫”莫忘“雕龙”;又坚持认清主旨,把握读物思想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在“雕龙”的前提下“雕虫”。


⒊电教手段:投影、观看CSC朗读音像。

⒋课时安排:4教时
以下重点设计第一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2.理解多义词“为”“以”“之”的用法以及了解宾语前置句和被动句的表现形式。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教学内容:1-5节。

教学程序: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教师补充有关《史记》的文化常识。

1.史书的几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

2.介绍“正史”“野史”“二十四史”“前四史”及“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概念。

3.介绍司马迁的简历。

4.投影“战国形势图”,简介背景。

三.讲读讨论。

第一步,辨题识体,初步感知明确“写什么”。

1.课文中标题作为文体标志的词是什么?
2.列传属于传记,什么叫人物传记?
3.按人物传记“记载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这一特点可
以如何切分文章段落?
第二步,字词译解、归纳积累、落实重点。

1.微机播放CSC朗读音像1-18节“完璧归赵”部分
2.学生质疑。

学生就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的词句提出疑问,教师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讨论解决;
3.在学生质疑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归纳强化几个多义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翻译原则。

投影:①“为”“之”“以”“幸”“请”的用法。

②讨论:“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愿”,解释为“愿意“还是“希望”更好,为什么?
(明确:“希望”好。

I.显主动;Ⅱ. 显大国之威;Ⅲ.现贪婪之性、诈骗之术)
③宾语前置句和被动句的几种类型。

(此环节设计意图: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语感,使他们对复杂的语言现象能利用工具书,联系语境、瞻前顾后、统观全局确切解析、及时归纳,以提高思辩能力和综合能力。

) 第三步,设置问题,突破难点,理解“怎么写“为什么写”。

集体朗读I—5节。

1.概括1-5节的内容。

2.开头两小节对廉、蔺的介绍,突出了“上卿”与“舍人”的悬殊地位,这种介绍有何作用?
3.这部分对蔺相如的刻划着重表现的是什么精神品格?又是从哪些层面,采用哪些手法来集中表现的?
深入讨论“臣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这里的“勇士”如何理解?他的“勇”和‘智”之间是什么关系?
司马迁如此渲染蔺相如的智、勇,表明了他怎样的史学观?
(此组问题设计意图:①针对学情,因材施教。

第一梯度适合全体学生、第二梯度适合多数学生,第三梯度适合程度较高的学生。

②使局部分析指向整体知觉,明确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

“雕虫’不忘雕龙”。

③于无疑处设疑,深入开掘文本的思想精华,起到激活思维,发展个性,锻炼思维品质深刻性的作用。

) 四.课堂检测题:(投影)
(一)填空、解释题:
1.《史记》是体通史,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

鲁迅誉之为
“ ,”,就体现了它巨大的史学价值,
作者是朝的,史学家又称其为“史迁”。

2.《史记》之体裁有五种:
共130篇,50余万宇,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出自其中,这两个
成语陈述的对象分别是和。

3.解释加点的字:
(1)拜为上卿(2)宁许以负秦曲(3)臣愿奉璧往使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窃计欲亡走燕
(4)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5)亡亡羊补牢
贼易之河曲智叟亡以应
而君幸于赵王
(6)幸则幸得脱矣
大王亦幸赦臣
(二)选择题:
1.选出与“以勇气闻于诸侯”中的“以’宇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宁许以负秦曲
c.王问:“何以知之?” D.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选出“即患秦兵之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何如? C.秦昭王闻之
c.均之二策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选出与“廉颇为赵将”中的“为”读音、用法不同的一项:
A.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D.霓为衣兮,风为马
4·选出与“而君幸于赵王”句式相同的一项: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君何以知燕王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蔺相如者,赵人也。


5.选出“燕王私握臣手日,‘愿结友’。

”翻译正确的一项:
A.燕王私下握大臣的手说,“愿意结交朋友’。

B.燕王私下握我的手说,“愿意结交朋友。

c.燕王私下握我的手说,“希望(和你)交朋友”。

n燕王偷偷地握我的手说,“希望结识一个朋友”
㈢阅读分析:(选做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靥酒肉而后
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靥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裥良人之所以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蟠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靥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靥:yàn,饱食。

裥:jiàn,偷看。

蟠:fán,坟。

)
1.对下列句中加点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人出,则必靥酒肉而后反反:通“返”
B.与其妾讪其良人讪:嘲骂
C.骄其妻妾骄:夸耀
D.不足,又顾而之他顾:反而
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卒之东郭蟠间之祭者乞其余②又顾而之他
③此其为靥足之道也④而良人未之知也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⑦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⑦和③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