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目标】了解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知道杰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启蒙运动的重大影响;运用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去领悟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通过总结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培养归纳和比较的能力;感受启蒙运动中先进思想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不同材料的呈现,深刻理解杰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难点:全方位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展示法国先贤祠的相关图片。
[教师讲解]: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法国的一个著名景点,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介绍先贤祠的相关内容:先贤祠位于法国巴黎,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目前先贤祠中共安葬着72位对法兰西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在先贤祠的地宫里,伏尔泰和卢梭安葬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
我们可以看到伏尔泰的棺木上镌刻着一段金字,它写的是:“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为什么会用这样一段话来描述伏尔泰呢?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相对而立,是卢梭的棺木。
他的棺木外形被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这又有什么意味呢?[教师过渡]:伏尔泰和卢梭对于法兰西做出了什么样的伟大贡献?为什么他们能够受到法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如此尊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启蒙运动》这一课,一起走进17、18世纪的欧洲,去聆听杰出启蒙思想家们的呐喊。
设计意图:以世界著名景点切入课题,便于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教师过渡]:启蒙运动的英文名称是:The Enlightenment,原意是“使有光明”,有人把中世纪的欧洲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17、18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产生启蒙运动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则材料。
设计意图:初步解读“启蒙”的含义,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第一个问题:启蒙运动产生背景。
[课件展示]:英国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指数表格。
[教师提问]: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的欧洲有什么样重要的变化呢?[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追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继而促成了哪个阶级的发展壮大?[学生回答]:资产阶级。
[课件展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教师过渡]:这成为启蒙运动产生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我们再来看一则材料。
[课件展示]:《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相关内容。
[教师提问]:材料二中路易十四的宗教迫害阻碍了什么?[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讲解]:上节课我们学到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这一变化也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
封建专制统治、天主教会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资产阶级迫切的要求冲破原有的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课件展示]:《蒙娜丽莎》和马丁路德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的图片。
[教师提问]:这两张图片分别反应了什么事件啊?[学生回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师讲解]:看来大家对于之前所学的内容把握的非常好,这两场伟大的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这两场运动也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课件展示]:《西方文明史》相关内容。
[教师讲解]:类似于哥白尼日心说、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自然科学的产生揭示了许多自然法则,让教会的许多学说不攻自破。
设计意图:引用多重材料,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到在经济、政治、社会现状、思想、科学等方面,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从文字、图片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体悟到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从经济、政治、社会现状、思想、科学等方面归纳了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可以看出,启蒙运动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历史必然性。
2、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教师追问]: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人文主义。
[教师过渡]:发生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学生回答]:理性主义。
[教师讲解]: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把人文主义进一步上升到了理性主义的高度。
什么是“理性”呢?所谓“理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能力,是指利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来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理性主义则是指,理性高于一切,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而无需依赖神和天意。
下面我们来学习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感受当时欧洲的杰出启蒙思想家们的风采,从他们的主张中进一步了解启蒙运动。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通过教师讲解,降低难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启蒙思想的核心及其内在涵义。
3、启蒙运动的进程(1)、在英国兴起[课件展示]:霍布斯的照片及基本主张。
[教师讲解]:17世纪时,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
霍布斯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基本主张:他否定君权神授,提出社会契约,主张天赋人权,同时他不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可以干涉私产。
可以看出,他具有一些早期的启蒙思想,但同时他的思想也体现出明显的落后性。
[课件展示]:洛克的照片及基本主张。
[教师讲解]:另一位英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是洛克,洛克生于163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尾,然后又推出了《权利法案》,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君主立宪政体,洛克人生的主体部分是伴随着革命的,他几乎亲身经历了英国革命的一切。
我们来看看他的主张,他成为坚定地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继承了霍布斯的社会契约理论,并提出分权学说,这一分权学说直接影响了后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提出。
[教师过渡]:18世纪后,启蒙运动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法国启蒙运动人才辈出,声势浩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几位杰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2)、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课件展示]:展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的图片,初步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提问]:请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第一、二、三、四组同学分别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
你们要做的是快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这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三个问题:我是谁,我的代表作是什么,我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教师过渡]:然后前后桌进行小组讨论,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讨论约3分钟)(先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教师过渡]:先请伏尔泰小组的代表来为大家介绍“他自己”。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简单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强化本课重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件展示]:伏尔泰的代表著作、思想主张及相关言论。
[教师讲解]: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曾说,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他用最恶毒的语言来抨击天主教会。
他的第二个主张是倡导君主立宪制,我们刚才说过,君主立宪最早在哪个国家确立呀?[学生回答]:英国。
[教师讲解]:伏尔泰正是受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他认为那才是人类最好的制度,法国乃至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
他的第三个主张是倡导“天赋人权”,这里的“天”是指上帝,上帝是造物主,他赋予人类一些基本的人权,这些权利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
伏尔泰还说过这样一句话:“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他的第四个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应当是大多数人利益的体现,人们共同制定法律,承认将会服从法律的管理,而法律则充当维护平等的工具。
[教师过渡]:第二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孟德斯鸠吧。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简单评价)[课件展示]:孟德斯鸠的代表著作、思想主张及相关言论。
[教师讲解]: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家庭,可以说是上层阶级的代表人物。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他在洛克分权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可以看出,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有重大意义。
此外,孟德斯鸠还主张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认为法律是不以人的主观而改变的,是依据理性的判断、客观的事实和举证以及既定的条文执行的。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卢梭。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简单评价)[课件展示]:卢梭的代表著作、思想主张及相关言论。
[教师讲解]:卢梭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是一个手工业者,所受的教育很有限,主要是自学成才。
[课件展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教师讲解]:这里的“枷锁”指的是封建专制。
我们会发现从洛克到伏尔泰再到孟德斯鸠、卢梭,都强调天赋人权这一点;卢梭还提出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这两个理论可以说是卢梭把它完善起来的,洛克早就已经提出过,但没有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了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可以看出,他对于法国社会的批判更加猛烈、更加尖锐,甚至达到了公然鼓吹暴力革命的地步。
[教师过渡]: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来为大家介绍狄德罗。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简单评价)[课件展示]:展示《百科全书》图片,并加以讲解。
[教师讲解]:当时参与编写《百科全书》的有一百多位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这本书反映了当时一切的科学成果,宣扬科学和理性,从而构成了百科全书派,该书的主编狄德罗也被认为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课件展示]: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教师讲解]: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思想啊?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说明人人生而平等。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材料,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教师总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人的主张在当时都是插向封建统治思想体系的利剑!他们在否定了原来的神学世界观以后,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他们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构思社会。
这就是所谓的“理性”。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知道这场思想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