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的心灵。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
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
”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讲授新课】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3)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5)政治: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2、主要内容及性质:
(1)内容:①宣扬“理性”(核心思想)——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②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③反对专制和愚昧;④追求理性、民主、科学、自由
(2)性质:是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权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主要学说:⑴“社会契约”论;⑵“人民主权”说;⑶“天赋人权”观念;⑷“君主立宪”理论;⑸“三权分立”学说。
4.涉及地区:⑴起源:17世纪的英国、荷兰;⑵发展:18世纪的法国(运动高潮所在地)
⑶影响:欧洲;⑷波及:18-20世纪的世界(如中国、日本)
(二)、英国启蒙运动
1.兴起原因:⑴资本主义发展走在前列;⑵人文主义思想的兴盛;⑶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2.主要内容:A、霍布斯:(1)地位:英国启蒙思想家。
(2)思想主张:①主张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提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人们订立契约,组成国家,保护公共权利;但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可以干涉臣民财产。
②主张无神论但又主张借助宗教维持社会秩序。
(3)影响: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推毁封建专制制度生产了深远影响。
B、洛克: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1)历史背景:①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资本主义政权建立。
②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
(2)主要思想:①主张社会契约(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并保护私有财产;②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权力分立(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国王);③人民反对暴政的权力:主权属于人民,国王违约人民有权武力推翻它。
(3)历史影响: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二课时
(三)、法国启蒙运动
1.兴盛原因:⑴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⑵封建专制日益腐朽,资产阶级反封意识强烈;
⑶英荷等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2.主要代表及其思想内容:
A、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1)思想主张: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张信仰上帝,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主要作品: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戏剧《欧第伯》《放荡的儿子》《俄狄浦斯王》《中国孤儿》;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等;哲学《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
B、孟德斯鸠:近代法学奠基人,主要作品:《罗马盛衰原因论》《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1)思想主张:三权分立(立法权:议会;行政权:国王;司法权:法院)——权力的
相互制衡。
(2)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C、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思想主张: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社会契约论;④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2)意义:①被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而且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
(1)地位:在启蒙运动中有很大影响,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
(2)主张:①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
②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
(3)评价: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E、扩展:德国:康德(1)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
性,人不是工具;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人赋的人权;但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尊重他人的原则。
(2)康德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3)影响: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1.内容:①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动摇着封建统治;②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2.时间:对17--20世纪的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3.空间:(1)欧洲:③对欧洲封建国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④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美洲:⑤推动了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⑥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3)亚洲:⑦激励着中日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五)、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练习上)
1、批判对象: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然权利;孟德斯鸠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的共同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
2、批判领域: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3、批判方式: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
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实际上正是为了剥去封建制度的神圣外衣,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4、历史作用: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作了思想动员能和理论准备。
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七、课堂小结: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大家不要忘记,正是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心灵,宣扬了人的理性,人类才步入了今天这个思想解放、行动自由的现代社会。
八、板书设计
第7课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2、主要内容及性质:
(1)内容:
(2)性质:
3.主要学说:
4.涉及地区:
(二)、英国启蒙运动
1.兴起原因:
2.主要内容:
A、霍布斯:(1)地位:(2)思想主张:(3)影响:
B、洛克:(1)历史背景:(2)主要思想:(3)历史影响:
(三)、法国启蒙运动
1.兴盛原因:
2.主要代表及其思想内容:
A、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1)思想主张:
(2)代表作:
B、孟德斯鸠:近代法学奠基人,
(1)思想主张:
(2)影响:
C、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思想主张:
(2)意义
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
E、扩展:德国:康德
(1)思想主张:
(2)康德的代表作:
(3)影响: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五)、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练习上)
九、课后作业:完成本课《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第二单元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成熟——理性主义的形成,它不仅为资本主义革命提供了革命的理论,还为革命成功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政治构想。
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启蒙运动的含义、背景、过程、发展、主要的思想家和其理论、历史影响等方面全面分析,还要注意把它和文艺复兴和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