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类思路

论述类思路

• 评分建议:每点2分,缺少“首先”“接着”“最 后”之类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性词语,扣2分。
《说面子》
• 首先用洋人似乎在研究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和 前清的例子引出论题。
• 然后论述面子问题因人而异。 • 其次论述现在很多时候“要面子”和“不要脸”
实在也很难分辨。 • 最后用长谷川的话提示“今之君子”的“面子”
检查预习 《考试说明》摘录
•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 1.理解 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
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
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 杂的句子。
立论的结构)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 引论: 也叫“绪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 题部分,或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观点、 主张、见解、道理,介绍给读者,这一部分回答的是“是 什么”的问题。
•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要用尽一切办法(例证、引证、比喻 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分层论证)来证明文章观点。 这一部分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考点风向
江苏卷命题角度有二: 整体概括全文论述思路 局部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
质疑探究
• 一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二 了解各类议论文的思路特点。 • 三 掌握议论文思路题的答题模式。
成果展示: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
题)、结论(解决问题)
但它是富有变化的: 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 有的开头只是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 有的文章是驳论文(先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
概括思路
1.大体概括每段段意 2.根据各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3-4个部分 (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 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用语可以摘取、合取、自撰) (表达的时候注意,用“首先”“然后”“最后”
这样的连接词)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 15.(6分)首先,指出在当前期待文化事业发展 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既可能会产生瑰宝也可 能出现泡沫;接着,举例阐述什么是“文化瑰宝” 和“文化泡沫”;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对待文 化的正确态度。
《读经与读史》 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先用甲午战败的史实批驳“读经误国”的谬论宣传。 其次提出观点:不必埋头来哼线装书,不如去读史,尤其是野史,或者
是杂说。 再次论证读史尤其是野史的必要性。 最后,指出,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
答题模式3: 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直接指出其荒谬性。 其次提出自己观点。 再次分析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 思路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思路2:由…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
(体现)… • 思路3:
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直接指出其荒谬性。 其次提出自己观点。 再次论证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
• 本论内部结构方式: • 1.并列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题型展示
• 1、2010年江苏高考 朱光潜的《谈静》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 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 2、2011年江苏高考 鲁迅的《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 3、2012年江苏高考 伍尔芙的《笑的价值》
•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
答题模式1: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论点-分析原因及危害-正确做法
结构特点: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论 结论
《捧与挖》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提出人们有爱“捧”的做法。 其次并指出“捧”的原因。 再次并举三例揭示“捧”的后果。 最后,提出观点;正确的做法就是挖,呼应开头。
答题模式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论题-分析原因及后果-提出正确做法
的本质。
面的论证并列。
• 2.层进结构: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 3.对照结构:一正一反,正反对比。
梳理思路
• 1、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 • 2、捕捉关键句。 • ①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 • ②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
段首、段尾的句子。 • 3、特别捕捉那些能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它们对分析思
论题: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用以论证观点
结构特点:引论 本论 结论
《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 首先指出专家声名狼藉的现状及其严重后果。 接着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之道,要恢复科学传播应具有的品格。
答题模式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后果及原因-提出正确做法
•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 就内容来说,是全文的综合、概括、总结、提高和深化。
就结构而言,结论要呼应全篇,使文章首尾圆合。
结构特点:引论 本论 结论
《上好“事前监管”一课》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从两则社会现象引出论点:(2分) 接着分析监管缺席的危害和原因(2分) 最后呼吁加强事前监管(2分)。
路大有帮助。 • 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
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 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 “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 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论述类文本之思路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 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 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 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 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 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结构特点: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
• 《谈静》 • 首先由人生乐趣引出一半来自于感受。 • 然后指出感受也就是领略,感受力超强,就可以
领略到更多的人生乐趣。 • 最后指出静中得趣。
• 答题模式2:由…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 (体现)…
结构特点: 驳论文:破立结合(先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论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