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类文本二、精准把握论述思路

论述类文本二、精准把握论述思路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突破一精准把握论述思路——层次要清,层意要准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思路”,是指对论述类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分析论述结构”和“把握论述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相互映照。

思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论述类文本结构特点1.一般结构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

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我们应了解其结构中的共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三论”特点(1)引论。

引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入式,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或论题;二是引入式,由一个“由头”引入论点或论题,这个“由头”多是一个故事,或者一句名言。

辨析引论最重要的是看它是提出论题还是论点。

(2)本论。

这是论述类文本最关键的部位,关系到思路题的得分。

在这时,寻找标志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尤为重要,把握各段段意也极为重要。

本论内部的层次有以下几种: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

②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

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⑤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如《拿来主义》一文;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3)结论。

它主要有以下方式:①总结上文,重复或强化中心论点。

②卒章显志,得出论述结论或中心论点。

③补充论证。

④发出号召或劝勉。

二、梳理论述类文本思路应具备的文体意识1.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2.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一般都会有过渡衔接。

1.重读朱光潜《咬文嚼字》一文,回答问题。

(1)请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6段为本论部分,其层次属哪种方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5段与第6段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读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回答问题。

(1)在全文结构层次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说它关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第9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精准梳理全文论述思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捧与挖鲁迅①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②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③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④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⑤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

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

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

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⑥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

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

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⑦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

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

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

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⑧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

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⑨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请找出在全文结构中起过渡作用的一个句子,具体说明它是如何过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找出在全文中起总结作用的一个句子。

(可在原文画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概括文中⑤⑥⑦段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理清论述层次1.先理清整体思路,再理清局部思路因为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所以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来划分。

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大致搞清楚开头的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运用了哪些材料,结尾如何收束、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就大致理清了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要理清作者思路,还得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

同样,分析一个段落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的结构和思路。

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了。

分析文章思路,我们也可以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

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

2.借助能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句子为了表达清晰,很多文章常用一些标志性的词句来表明思路脉络、上下文关系。

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句子是解决本论部分层次不清问题的快捷通道。

(1)关键词语①表转折。

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②表并列或递进。

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

③表分类分层。

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换言之,等等。

④表举例。

如:例如,如,等等。

⑤表年代。

(时间多次依序出现)⑥表归结。

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

(2)关键句子①揭示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

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语句,如“首先”“其次”等词引出的语句。

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②论点句和论据句。

论点句多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们实际上是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找出这样的句子,论述层次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即征引的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另一种是事理论据,即人们公认的或权威的道理、名言、法则、定律等。

阅读时勾画出这些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并找出它们与论点的关系,就可以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二)准确概括层意1.必须借助能标明层意的词句进行概括这些词句主要有:能揭示文章题意中心论点的词句,能概括段意的词句,能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词句,起过渡作用的词句,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全文的句子等。

2.概括本论部分层意要紧扣全文重点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本论部分层意概括不准与未把握全文论述重点有很大关系。

考生会抓住文中某个重点进行放大,以致脱离了全文论述重点。

如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的概括论述思路题,有不少考生根据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自在”概括为“借孙悟空分别从社会关系、生存空间及生命更替角度阐明自在”,好像中间文字是在阐释“自在”这一核心概念似的,其实,他们并没有扣住全文重心“成人不自在”及其寓意,弄偏了重心。

因此,概括本论部分层意,不能只把中心句或其他关键句摘出来,还要把它们纳入、整合到全文的论述中心(重点)中去。

全文的论述中心(重点)一般会在标题和开头处点明,个别情况下结尾也有。

(三)规范表述答案1.答案要体现承接性层次思路题的答案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前后思路,为此一定要使用好承接词语。

通常情况下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如果能用体现思路深入、转换等内在联系的词语“先……再……后转入……最后……”更好。

2.答案要把层次要点“缝”进去,整合提炼答案要点主要由文中关键词句构成,不可全用自己的语言,更不可用笼统的语言,如“首先提出观点,其次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全文”之类的空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