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GCP即《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治疗用生 物药物临床研究参照新药临床研究的要求, 需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规定的药品临床研 究基地,按GCP的要求进行,其作用:
一是为了在新药研究中保护自愿受试者和病人 的安全和权利;
二:有助于生产厂家申请临床试验和销售许可 时,能够提供符合质量的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第四节 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
的安全有效。生物药物与一般的化学药物 有较大的 区别,如:生物药物大多数为大 分子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不是 定值、稳定 性差等,故其质量控制
• 和对它有效成分的检测有它自己的特征。 如:需做热源质检查、过敏实验、异常 毒性等 实验。对有效成分的检测除了一
般的化学方法外,还要对制品的特异性 生理效应或专一生化反应拟定其生物活 性的检测。定量的方法也与化学药物有 所不同。
GMP即《良好药品生产规范》,对生 产实施全面的管理,涉及人员、厂 房设备、原材料采购、入库、检验、 发料、加工、制品及半成品检验、 分包装、成品检验、产品销售、运 输、拥护意见及反应处理等在内的 全过程质量管理。
GLP即《良好药品实验研究规范》, 科研单位或研究部门为了研制安全、 有效的生物药物,必须按照GLP的 规定展开工作。
1、定性的含义和分类 药物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包括:物理稳定
性、微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这三类 稳定性当中以化学稳定性较为重要、最为常 见,也是稳定性研究的主要方面。
2、化学稳定性及其研究方法: (1)影响因素 (2)稳定性考察
(3)室温留样考察 (4)稳定性测定方法 (5)对药物稳定性的评价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质量评价
一、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与方法 基本程序:
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1、取样: 2、药物的鉴别试验: 3、药物的杂质检查: 4、药物的安全性检查: 5、药物含量(效价)测定: 6、检验报告的书写:
二、药物的ADME A表示吸收(absorption); D表示分布(distribution); M表示代谢(metabolism); E表示代谢(excretion)。
药物的纯度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纯 度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外观性状、物理常数、 含量等均可表明药物的纯度。药物中杂质的 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引入的,二 是储存过程中因外界条件引起药物自身变化 产生的。
(五)新药稳定性研究:
对新药及其制剂进行稳定性研究是确保 其质量(保证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节 药物的质量评价
为了控制药品质量,对药品生产、 储存、供应及使用各个环节应有一个统 一的质量标准要求,以便执法部门定期 进行监控,使药品质量的监管工作有法 可依。药品的质量标准是药品生产和管 理的依据,并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一、药典的内容:
1、国家药典:
国家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 控 制
• 思考题: • 1.生物药物与化学药物相比,有哪些特意
性?
• 2. 国家制定GMP,GCP的意义何在?其 内容包括哪些?
• 3.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 4.简述生物开发中的主要程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药物是用于预防疾病、治疗人的疾病,有 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 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因此药物必须要 达到一定的 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用药
析法
1、酶法: 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酶活力测定
法,另一种是酶分析法;
2、电泳法: 在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或离子在电
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率向其所带电荷 相反的方向迁移,基于溶质在电场中的 迁移速率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3、理化检测法: 包括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分光光
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生物检定法: 利用药物的生物体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
1985年7月1日,我国颁布了《药品 管理法》,根据其规律,我国自1988
年开始实施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制度。根据规定,自1998年7月1日起, 我国未取得药品GMP的企业,管理部
门不与受理生产新药的申请;不批准
药品的仿制、新药技术的转让和进口 药品的分包装;未取得药品GMP认证
的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不发给其药品 生产企业许可证。
二、原料药的研究
(一)化学结构:化学结构是新药研究的 最关键和最基础的资料。测定化学结构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元素分析、官能团 分析、光谱分析。另外,还可针对新药 特点进行其他的特殊分析,如氨基酸序 列分析等。
(二)理化性质:
对新药研究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它的属性 部分,二是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有关性质。
和生物活性的一中方法。其应用范围包 括如下几项:
(1)药物的效价测定 (2)微量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 (3)某些有害杂质的限度检查
第五节 新药开发的主要过程
一、新药研究开发的主要过程: 1、确定研究计划; 2、准备化合物; 3、药理筛选; 4、化学实验; 5、临床前Ⅰ期; 6、临床前Ⅱ期;
7、 Ⅰ期临床; 8、 Ⅱ期临床; 9、 Ⅲ期临床; 10、注册申请上市; 11、监测。
1、性状; 2、理化常数; (1)药物的溶解性能; (2)药物晶型; (3)油水分配系数; (4)解离值(pKa值); (5)立体异构现象;
(三)新药的鉴别:
根据新药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可 以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进行鉴别,实 验方法要求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 度高和操作简便、快速等。
(四)新药的纯度:
大部分。
2、部颁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的性质与药典相同,也具有法律的
约束力。新批准的药物符合其质量标准,经过两年 试行期后,方可直接转为部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 药典与部颁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往往不能完
全满足各地区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的需 要。因此,对药典以外的某地区的常用药品、制剂 的标准和规格,常制订地区性的标准。
国内生产药品的质量检验一般遵
守以上三级质量标准,进口药品、仿制 国外药品等需要按照国外药典标准进行 检验。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
根据生物药物的性质和特征,它出用于临 床治疗和诊断之外,还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接 种。许多基因工程药物,特别是细胞因子药物 都可参与人体机能的精细调节。在极其微量的 情况下就可以产生显著的效应,任何性质和数 量的偏差都可能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的危 害。因此,在药品的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 床使用过程中必须的生物药物及其产品进行严 格的全面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