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有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有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有答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32小题,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50分。

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地壳运动B.地球的公转C.一杯水变凉D马在跑2."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

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85×109nm的是()A.教室黑板的长度B.物理课本的长度C.课桌的长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诗中描绘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白帝城B.轻舟C.两岸D.江陵4.对误差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中出现的错误就是误差B.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出现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物理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5.小雷同学用同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8.30cm、18.32cm、18.10cm、18.33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A.18.3cmB.18.262cmC.18.26cmD.18.32cm6.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小球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7.学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8.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速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如图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依大小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广。

"音域"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速度(第9题图) (第10题图)1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D.小孔成像与水中倒影形成原理相同11.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

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

"夜精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第11题图)(第13题图)12.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中的婴儿B.影子的形成C.水中"折断"的铅笔D.水中的倒影1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若入射方向由BO变到AO,则( )A.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增大B.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C.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D.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14.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红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15.如图甲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在图乙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图甲图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音量调小B.停机坪指挥人员佩戴耳塞C.教室的窗子安装双层隔音玻璃D.在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17.光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当你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大D.水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8.关于如图中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乙图所示抽出真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C.丙图所示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从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小噪声的影响D.丁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本领强1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A.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C.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D.在2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第19题图) (第20题图)2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说话声越大,光点晃动幅度越大B.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通过细棉线实现D.光点晃动时,光线与镜面的反射角和入射角也始终相等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共50分)21.(4分)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m/s;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其中"光年"是的单位。

22.(4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所测物体长度是cm.(第22题图) (第23题图)23.(4分)如图所示,车在水平的网红浮桥上行驶,太阳光在木头浮桥表面发生反射(选填"镜面"或者"漫"),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中的乘客是的(选填"运动"或者"静止"). 24.(4分)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简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够传声。

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众能从乐曲中听辨出优美的小提琴声,主要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

25.(4分)请利用所学的声音有关知识解释:诗句"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不能传播声音。

26.(4分)一小鸟在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10m,小鸟距水面6m,映在平静湖水的小鸟的"倒影"距小鸟m,该"倒影"是小鸟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27.(3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8.(3分)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29.(4分)中国5G技术的研发应用领先世界,5G无人物品派送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

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

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经短暂停留,完成物品交接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1)从出发点到派送点所用的时间.(2)从出发点到返回出发位置的平均速度.甲乙30.(4分)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敏同学用小车、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2)小车经过间距均为40.0cm的ABCD四个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

则小车沿斜面滑下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在测量时间时,若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则测得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小时间误差的是.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31.(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cm和横截面积mm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选填"两根"或"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

理由:.32.(5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铅笔、白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