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
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quàn gào zuān láo diū wáng
进房失死
2.选择正确的读音。
叼(dāo diāo)狼(lán láng)坊(fāng fǎng)
窟(qū kū)悔(huǐ měi)窿(kū lóng)
3.辨字组词。
狼()悔()圈()坊()
浪()海()圆()防()4.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寓言的寓意。
师:为什么禾苗没有按照他的意愿长高呢?
预设:因为把禾苗拔死了
提问: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预设: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
的时间。
总结: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
不仅是种禾苗,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出
示课件24)
(板书: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
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25)
像揠苗助长这种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章叫寓言(板书:寓言),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揠(yàyàn)寓(yúyù)焦(jiāo qiáo)则(zézhāi )2.解释词语。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做错事,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结局。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
【作者介绍】
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
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yáng bǔ láo jīn pí lì jìn
diū shī quàn gào zuān rù
二、选字组词。
后(悔侮)(焦交)急(叼刀)走
街(防坊)(节截)住二(则侧)
三、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 一词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了办法;说明他一刻也没有休息。
表明他很累。
2.有一天,你看到了这个“揠苗助长”的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描述,填成语。
有一位爸爸,急于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只要一有空,他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学校学了,回家来还要学钢琴,周六、周日还要上形体课、奥数。
爸爸的做法让孩子吃不消了,孩子经常生病,精神非常恍惚。
爸爸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急于求成,不过,现在孩子还小,我们要赶紧补救,()为时不晚。
参考答案:
一、亡羊补牢筋疲力尽丢失劝告钻入
二、悔焦叼坊截则
三、1.终于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 2.示例:你这么做是错误的,我们每
个人都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行事,否则会出现问题。
四、揠苗助长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