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考前指导现在这个阶段也可称得上是冲刺阶段,要对于四个知识块深入理解和应用,这四个知识块第一部分是生命基础。
生命基础这部分主要讲了四个基础,一个是物质基础,第二是结构基础,第三是细胞代谢,第四是细胞基础,就是细胞的分支。
每一块都有它的主要内容,但这部分在高考当中,尤其是前两个基础不会单独考。
主要是以生理基础作为主干,把相应的知识混在一起,所以在复习生命的基础这块要以代谢为核心,把相关的结构和物质合在一起来进行。
既然以代谢为核心,代谢主要强调两点,一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而这个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因此细胞膜是我们复习物质交换当中作为基础复习的内容。
在代谢的第二个方面是细胞内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是通过细胞质基质来完成的,所以要对细胞内的基质特点和代谢有关的细胞体了解,比如说叶绿体、内质网要很了解。
这是以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要抓住细胞这两部分。
还有一部分就是物质代谢,物质是生命的基石,物质这部分的复习主要抓好蛋白质,围绕着蛋白质的特性、组成,就是蛋白质的化学,另外还有蛋白质的七大功能。
还有就是蛋白质的代谢,我们从两个水平来讲,一个是细胞水平的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就是转入和翻译。
另外是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主要讲的是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
它们产生的主要部分叫做不含氮的部分,叫做α-酮酸,这个如何被利用和转化为其他的物质。
α-酮酸会转变成非蛋白质的物质,比如说糖类。
除了细胞水平的蛋白质分解以外,还要考虑到个别水平的蛋白质代谢,主要是蛋白质的营养代谢,比如说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如何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还有就是青少年在长身体阶段对蛋白质的应用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青少年蛋白质的供应为什么在每天的食物中都要补充100克的蛋白质?这个原因是什么也应该弄清楚。
这就是关于蛋白质代谢的复习。
蛋白质的复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生态环境中有关氮素的循环问题,这个是在选修教材里面讲的内容,复习的时候也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重点来复习。
在蛋白质代谢当中还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代谢库。
代谢库指的是血液中的氨基酸,要保持氮的平衡,因为血液中的氨基酸衡量是以氮来衡量,每100毫升的静脉血液当中要保持5—8毫克,这个叫氨基酸的代谢库。
代谢库要保持动态的平衡,这个动态平衡有三个专用名词来描述,一个是总氮平衡,就是说蛋的摄入量和蛋的消耗量叫做总蛋平衡。
还有一个是正氮平衡,正氮平衡是指青少年要保持正氮平衡,就是摄入量要大于消耗量。
有一些肝脏或者肾脏有病的会出现负氮平衡,就是说摄入量小于消耗量。
蛋白质的复习应该抓住这些内容。
还有能量,也要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
第三个关系就是水和生命的关系,要把我们三本书里讲到的水和生命的关系有那些相关知识点要弄清楚。
这是第一部分的复习要主要抓住这些内容。
第二块就是稳态与调节,这里讲的稳态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复习的时候首先把什么叫内环境,内环境的稳定性、理化性质的稳定性要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比如说人体的温度,温度就是理性物质,化学性就是PH值酸碱度要保持中性,这就是化学性,这就是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这部分除了搞清楚什么叫内环境、什么叫内稳态之外,复习还要放在稳态是怎么通过调节来实现的。
实现稳态的调节作用在教材内主要是在选修课本里。
在复习当中要搞清楚五个方面的实例。
第一,PH值的调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是碳酸氢纳和碳酸这对缓冲系统,其次是靠二氧化碳。
这个缓冲系统和二氧化碳怎么实现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比如说,如果我们吃的食物当中含有一些碳酸钠比较多,这个时候我们血液中的PH值就会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使PH值恢复正常的,这个调节要弄明白。
比如我们的肌肉,骨骼肌收缩的时候就会产生卤酸,卤酸使PH值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再使PH值恢复正常?这个应该是好好要弄清楚的。
这个显然是靠激素以外的成分进行调节的。
第二,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调节主要是靠神经来实现的,体温的调节也是我们要复习到的。
第三,水盐平衡的调节。
一个是水分的平衡,一个血液中无机盐的平衡,这两个平衡主要是靠激素调整来实现的。
比如说抗利尿激素和水代谢的平衡调节是有关系的。
还有一个是盐皮质激素,又叫醛固酮激素,这个是和无机盐的代谢调节,就是血钾和血钠相联系的。
第四,血糖代谢平衡的调节。
血糖的调节是靠神经和激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实现血糖代谢平衡的调节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同学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弄清楚。
第五,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后期,青春期发育调节怎么完成的?特别是身体的长高,大脑智力的发育,骨宽的调节过程是怎么实现的?所以第二个模块关于调节要主要搞清楚这五个调节。
第三个模块是遗传与进化。
这部分的复习除了搞清楚遗传的分子基础以外,要把重点放在两个基本遗传规律和作物育种的关系,还要搞清楚染色体的变异与作物育种的关系。
还有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个模块是生物与环境。
这部分主要是在种群数量的动态影响它的因素。
还有就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以及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基础。
那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最后一个重点是放在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也是重点。
基因指导蛋白质控制性状是重点,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也是重点。
重点知识当然要重点复习,多下工夫。
重点知识复习好了,会带动非重点知识的复习。
另外也希望同学特别注意,重点知识的高考可能不考,但是我们要认真复习,而非重点知识则可能考,因为现在高考是考能力,只要这个知识能用于能力考察,他就可以出题。
比如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重要,但是克隆技术,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又能联系现代生物技术,可能也会出这样的题。
所以考生要全面复习,又不要平均使用理想,重点知识还是要多下工夫的。
非重点知识也要适当地下点工夫,但要有侧重。
1、绪论及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①生命的基本特征:注意对新陈代谢的表述;注意信息的提取表达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应激性和适应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各种成果对应的生物研究水平。
③各种化合物的作用与人体健康。
④水与新陈代谢关系、无机盐与生命活动关系(列表分析、代谢调节)。
⑤糖类与脂类的类别与功能。
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空间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⑦区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碱基、核苷酸组成。
⑧细胞膜的糖蛋白与其功能关系(免疫识别、运输、受体)⑨细胞质基质的成分⑩四种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形成中的作用联系、高尔基体的特殊作用、细胞核的作用(抗体的产生)。
⑾原核细胞的结构(选修教材)⑿有丝分裂间期事件、后期特点。
⒀细胞分化与全能性(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工程主要思路)⒁细胞癌变原因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的重点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角度,新陈代谢包括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含有两个交换,是从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讲的,涉及到交换的内容,就是刚才所提到的消化、吸收、气体的交换,以至于包括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都涉及这个内容。
第二个水平,细胞水平的代谢活动,细胞水平的代谢活动也同样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所以我们教材里面所讲的动物体的物质代谢,特别是细胞内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都是细胞水平的物质代谢。
另外,细胞水平的能量代谢包括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然后是能量的转移,通过磷酸化反应实现的能量转移。
还有一个是能量的贮存,就是这个贮存指的是ATP的高能磷酸键,贮存到磷酸计算中去,由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转到一个比较稳定的高能化合物贮存起来,或者以高能磷酸键贮存。
第三个部分是能量的运用,ATP水解放出的能量被利用为机械能、化学能,还有萤火虫的光能,对新陈代谢的复习一定要分清楚,哪些讲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哪些是细胞内所发生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移。
①酶的发现(试验设计)酶的性质(识图、试验设计)②ATP与ADP转化的生理意义③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浓度变化曲线)④矿质元素吸收与呼吸作用曲线、矿质元素缺乏表现⑤光合作用的发现(试验设计)⑥光合作用过程与各影响因素、具体场所(C与C的区别)⑦糖类、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血糖代谢的调节⑧呼吸作用过程及两种方式间ATP、CO 2生成关系⑨新陈代谢类型。
(硝化细菌、酵母菌)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曲线3、生命活动的调节①生长素的发现、作用特点试验设计②动物激素的调节作用、CO的调节作用③动作电位的产生及突触传递机制(识图)④反射活动与行为4、生物的生殖和发育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②受精作用与细胞质遗传③被子植物的胚乳发育、高等动物的胚后发育5、遗传变异和进化①转化试验、侵染试验、重建试验思路②DNA的半保留复制③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结构)④遗传概率的计算、系谱分析⑤突变的特点⑥现代生物进化论(基因频率、生殖隔离)⑦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应用6、生物与环境①种间关系曲线②种群增长曲线及影响因素③群落的结构与生态因素的关系④典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稳定性⑤碳循环、氮循环(生物固氮)⑥生物多样性的意义7、微生物的培养、生长、代谢特点8、新陈代谢(光合作用、蛋白质代谢、糖类代谢)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N循环9、基因的表达与相关细胞器、免疫10、各育种方式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11、人工生态系统12、各热点问题:⑴适当拓展和引申单元课题知识,进一步强化单元知识链,以便深入领会知识。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单元复习基础上,再进一步揭示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的途径,以及暗反应阶段同化CO2的不同途径,既有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又促使同学们从多角度思考在作物栽培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
⑵运用组织策略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点,构建其关系网络,以便深刻领会重组信息的意义,为提取和应用知识创造条件。
例如,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网)是系统内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揭示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不仅有利于深刻认识各个功能类群在生物圈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判断某项生态工程的可行性。
⑶将现代生物科技的热点与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适当扩展知识面,为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例如,基因概念源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随着遗传学研究及发展,基因概念内涵逐步充实和完善。
现代遗传学中的基因概念包含有6个要素,分散在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的相关章节中;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又进一步丰富了基因概念。
⑷从科学方法训练的角度,做好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综合复习。
《考试大纲》中要求复习24个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等内容。
其中,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外,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循科学探究程序,参与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