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开放式问卷可以广泛了解民意,大量收集信息, 适合于要素选择的初级阶段运用 。
2、封闭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意味着有标准的答题方式。一般 包括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等。 (1)是非法
例如,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吗? 是□ 否□
(2)选择法 例如:研究人员应当有合作精神 □ 研究人员应当有民主作风 □
德尔斐法过程
根据决策目标组织专门小组
特点: 匿名性 轮番征询 统计性
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表 向专家函询 回收意见整理
轮番征询意见
整理结果,提出报告
• 优点:避免了权威、职称、职务、口 才以及人数优势对确定权重的干扰,集中 了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
• 缺点:是由于最后不再考虑少数人的 意见,容易失去一部分信息,同时也缺乏 科学的检验手段。
3、能运用间接影响等复杂手 段造声势、兴舆论,赢得他 人支持
4、能策划引人注目的事件, 以说明问题的要点
A精通 A精通 A精通
A精通
B善于 C尚可 D一般 E很差 B善于 C尚可 D一般 E很差 B善于 C尚可 D一般 E很差
B善于 C尚可 D一般 E很差
(一)测评要素的构成
测评要素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内容, 它因岗而异。
• A 与C相比,若认为C比A确实重要,则在C行A 列交叉处给C记7,在A 行C列交叉处给A记1/7;
• …… • 如此类推,直到全部比较完为止
例,有A,B,C,D,E 5个指标,根据斯塔相对重 要性等级表,将测评指标两两比较,写成矩阵形式:
指标 权重 指标
A
B
C
D
E
n
aij
i 1
A B C D E Wi
1、典型人物或(事件)研究 2、资料研究
优点:个案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它真 实、可信,所以由此产生的要素既有针对 性,又有较为全面的整体构思。
缺点:研究周期长,研究结果具有描述 性,容易受研究者的经验、知识、能力等 个人因素的影响。
(二)专题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用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 接获取有关专题信息的研究方法。专题访谈法有个别访谈 法和群体访谈法两种。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 卷量表,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 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
问卷形式按答案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分为开放式 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两种。
1、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无标准化答案和回答程序,被调 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由回答。
例如,某油田科技拔尖人才评价量表的调查问 卷中如下两题: (1)你认为拔尖人才主要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2)你认为“草案”中提供的10项能力是否合 理?要增加或删减吗?
以上两相邻程度 中间值
需要折衷时采用
3、层次分析法
1 n
n
Wi
n
(aij / aij )
j 1
i 1
Wi:该项典型指标的权重; n: 标准体系中指标的个数; i: 行号; j: 列号; aij: 相对重要性等级
两两比较矩阵计分方法
• A 与B相比,若认为B比A 略为重要,则在 B 行A 列交叉处给B记3,在A 行B列交叉处给A记1/3;
如:公务员的测评要素: 一般采用德、能、勤、绩模式。
如:海尔销售员人员以及指标体系: 品性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技能素质、 身体素质
(二)测评标志的形式
1.评语短句式 2.设问提示式 3.方向指示式
(二)测评标志的形式
1.评语短句式
它是一种对所考评的要素,作出优劣、好坏、 是非、大小、高低等判断与评论的句子。
标度形式来揭示测评标志不同状态与水平 变化的情况。
第三节 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一、测评指标确立的原则 二、确定考评要素的基本方法 三、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一、测评指标确立的原则
• 与测评对象同质原则
– 测评指标与标志特征同所测评的对象特征相一致。
• 可测性原则
– 设立的指标应可以辨别、可以比较、可以测评。 如:“工作经验”本身难以测评,但把它表征为“工作
斯塔相对重要性等级表
相对重要 定
义
程度
说
明
1 同等重要
两者对所属测评目标贡献相等
3 略为重要
据经验一个比另一个测评结果 稍为重要
5
基本重要或高度 据经验一个比另一个测评结果
重要
更为重要
7 确实重要
一个比另一个测评结果更为重 要,其优势已为实践证明
9 绝对重要
明显重要程度可以断言为最高
2,4, 6,8
– 即要求所设立的测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有条件、过 程与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防止“短期行为”。
二、确定考评要素的基本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专题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经验总结法 (五)工作分析法
二、确定考评要素的基本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 连续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 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个案法。
第三章 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Chapter3 Building an assess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第一节 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第二节 素质测评指标及其构成 第三节 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
第一节 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权重,即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 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
例如:优、良、中、差
(三)测评标度的形式
3.数量式标度。 这种标度是以分数来揭示考评标志水平变 化的一种刻度。 有离散点标式标度和连续区间式标度两种。
表4—5 离散点标式标度示例
考评要素 考评标志
考评标度
综合分析 能抓住实质,分析透彻; 10分
能力
接触实质,分析较透彻; 5分
抓不住实质,分析不透彻 0分
即纵向加权与横向加权同时进行,其目的是使不同的 测评客体在不同的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可以相互比较。
二、加权的方法:
1.主观加权法 所谓主观加权法,即加权者依据自己的 经验权衡每个测评指标的轻重直接加权。
2.德尔斐法(又称专家咨询法)
德尔斐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 先用于技术预测的。它是请专家“背靠背” 反复填写对权重设立的意见,不断反馈信 息以期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得出一个较为 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案。
素质
品性素质
知识 素质
1
能力 素质
2
技能 素质
1
身体 素质
0
知识素质 3
3
2
1
能力素质 2
1
1
0
技能素质 3
2
3
1
身体素质 4
3
4
3
总分
12
7
12
7
2
权重 wi
0.3 0.175 0.3 0.175 0.05
第二节 素质测评指标及其构成
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素质测评指标是受测者素质特征状态的一种 表现形式,单个的素质测评指标反映考评对象某 一方面的特征状态;
1 1/2 1/3 1/3 1/2 0.08 2 1 1/4 1/4 2 0.12 3 4 1 1 7 0.36 3 4 1 1 7 0.36
2 1/2 1/7 1/7 1 0.08
11 10 2.7 2.7 17.5
4、对偶比较法
层次分析法有一种变形称为对偶比较法,它 根据以下规定来分配权重:
设A与B是被比较的两个指标, •若A比B重要得多,则将A记为4分,B记为0分; •若A较B略重要, 则将A记为3分,B记为1分; •若A与B同等重要,则将A记为2分,B记为2分。 注意:给A记的分要记在A的列上,区别于层次分 析法
表4—1 逻辑思维能力考评指标
测评 要素
测评标志
水平标度
1、回答问题层次是 逻辑 否清楚 思维 2、论述问题是否周 能力 密
3、论点、论据照应 是否连贯
清楚 周密 连贯
一般 一般 一般
混乱 不周密 不连贯
表4—2 感召力考评指标
测评 要素
测评标志
状态标度
感召 力
1、擅长说服,善于赢得支持
2、能调整表情以吸引听众
(四)经验总结法
众多专家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出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称为经验总结法。
(1)个人总结法是请人事专家或组织人事干部回顾自 己的过去工作,通过分析最成功或最不成功的人事决策来 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定人员素质的要素目录。
技能(17) 身体(5)
项目
需求和动机(10)
工作态度 (5)
人际交往 (10)
情绪
(5)
基本知识 (2)
营销知识 (6)
市场知识 (6)
计算机知识(4)
沟通协商 (7)
洞察力 (7)
应变力 (7)
创造力 (2)
自我管理能力 (7)
营销技术
(10)
计算机操作技能(7)
外貌
(2)
健康
(1)
体质
(2)
海 尔 电 脑 销 见教材 售人员测 评 指 标 体 系
表4—6 连续区间式标度示例
考评
考评标志与标度
要素 5~4.5分 4.4~4分 3.9~3.5分 3.4~3分 3分
协作 合作 肯合作 性 无间
尚能 合作
偶尔 我行 合作 我素
(三)测评标度的形式
4.定义式标度
测评要素
序 号
要素描述
1 次废品率
2 作业快慢
3 爱惜设备
4 成绩如何
5 合作共事
6 缺勤情况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就是由反映考评对象各个 方面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