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心墩作业指导书详解

空心墩作业指导书详解

阳安线增建第二线YAZQ-6 标桥梁空心墩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阳安线增建第二线桥梁空心墩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施工前应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方便模板的堆放与拼装。

2.2.2立模前应对分节模板进行编号,并对模板进行试拼装,对错台、错缝进行打磨和整修。

2.2.3准备好材料、劳力及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达到要求。

2.2.4现场用水、用电满足施工要求。

2.2.5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墩身轴线、方向、标高等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测量放线,做好立模前准备。

3技术要求3.1施工前按设计提拱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配合比应由试验室多次试配,选择最合理配合比。

3.2正式浇筑墩、台身前,应根据选择的最优配合比浇筑实验墩,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为墩、台身施工的施工配合比、坍落度控制、温度应力控制、浇筑速度控制及养护方式等提供依据。

3.3混凝土的拌和采用场地集中拌和,砼灌车运输至现场。

3.4依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该构筑物的尺寸、形状、平面位置、砼强度等级、模板、钢筋详细图纸、混凝土浇筑方式,以及安全、质量措施。

3.5墩身外侧模板选用大块钢模板,内侧采用定型钢模板,对于收坡高墩,且同类型桥墩数量较多的,应采用大块成套钢模,分段支立、浇筑,在不同墩位间倒用。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测量放线立模前放出墩身轴线及立模标高, 熟悉和掌握每个墩身的模板组合方案,按照纵横轴线要求进行模板拼接。

4.2 模板4.2.1 定型钢模施工模板及施工平台施工系统由吊车、工作平台、模板系统、和安全设施组成。

提升机构为履带吊和汽车吊。

工作平台在模板外侧附加,模板外侧用三角桁架加固,其上可搭设木板主要提供人员工作和小型机具的平台。

工作平台由三角形焊接角钢桁架和木板组成,每层模板设一层作业平台,主要提供模板组装、拆模作业空间,平台分为内外两部分,均与模板固定在一起。

模板系统由内模和外模、拉杆组成。

安全设施由上部平台围栏、安全网等组成。

4.2.2 外模系统模板均为新制钢模,模板面板采用6mn钢板,横向加劲肋及连接法兰为14mn厚的钢带,竖肋为[10槽钢,抱箍为[12槽钢。

严格控制加工质量,做到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拆装方便,接缝采用企口缝确保严密不漏浆。

模板拼装前,先将表面用磨光机打磨平,清扫干净,涂刷优质长效脱模剂,模板安装好后,检查其位置、尺寸、高程符合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无移位,模板内干净无杂物,拼装平整严密。

圆端形空心墩外模系统包括平面模板和圆端形模板,圆端形模板采用由墩底至墩顶配备整套成型模板,一套模板到顶;由于墩身高度的不同,当墩身模板加工高度不为2n 的倍数时按各个墩高的不同加工相应高度的圆弧端模板及平模。

1I I L b Ih 灯 I I I ; E 屮 g [fq :I : ji :t ;]下飞[I 」;|11;从1?『j i i IE N F~iE~E~Hr I B 1 计Hii!ntFh ■■-T -- 计f T州T 旳岁 圆端形空心墩外模立面示意图423内模系统空心墩内模为3015和2015小块钢模配合特殊加工的异形钢模, 可充分1 1 11 ■ ■■! ! ! 1 i :. - ; 1 ——L ■ — ■ — - — 1 —j 1 1 1 i ■4— 'i 1 i i 1 --■ 1 r 1 ii ■ -1 1 ■ - 1 1 1 — ■ —j h 1 1 - L . _ 1圆端形空心墩外模平面示意图nnnnm 汁时保证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每往上浇筑下一节段时内模时内部半径都要减小,内模相应减少。

内模板均采用拆模时保留一节的方式与上部模板顺接,模拼装数据根据结构尺寸精确测量。

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

用槽钢做围带,围带间距W 80cm内外围带用圆钢拉杆连成整体。

拼装弧长与结构设计弧长的误差值靠内错动模板块进行调节,可保证模板拼装误差在规范及验标误差范围内。

内模在空心墩内部拼装,用可调桁架调节内模半径。

可调桁架如下图所示:424 模板组装外模板选择墩身一个面拼装外模,然后逐次将整个墩身第一节段外模板再吊装围带内模可调桁架图和拉杆,模板成型后检查各部安装尺寸,符合标准后吊装模板固定架,最后安装防护栏杆和安全网,搭设内外作业平台。

425模板倒用模板拆除时,保留一节模板抱在墩上,用以和下一节模板很好的连接,拆下的模板迅速投入到相邻的墩上施工,重复以上操作至墩身浇筑完成。

4.3钢筋施工钢筋进场必须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桥梁墩台钢筋由加工场统一下料加工,运至现场绑扎安装,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和验标要求。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与模板之间使用与混凝土等强的砂浆垫块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钢筋安装前,先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间距划好线,然后再进行绑扎,绑扎的钢筋要求横平、竖直,规格、位置、数量、间距正确。

4.4 混凝土浇筑4.4.1混凝土搅拌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搅拌,在施工温度较高时,采用拌和混凝土时加冰或用水将骨料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或采用夜间浇筑,搅拌时间根据搅拌设备和施工经验综合确定,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调整,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小的坍落度,合理选用外加剂。

水及骨料应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预热。

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延长50%。

4.4.2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的等现象,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应能满足施工要求,采用泵车将混凝土输送到模板内。

4.4.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

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填塞严密,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浇筑混凝土使用的脚手架,便于人员与料具上下,并保证安全。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振动器振动捣实。

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允许间断时间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按工作缝处理。

墩身截面突变处不设施工缝。

对于工作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勺钢筋或其他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 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 倍。

浇筑过程中,中间部分混凝土要高于两侧混凝土,不得使用振捣棒进行推赶到两侧,堆积混凝土要人工用锹进行转移。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所设置勺预埋螺栓、预留孔、预埋支座勺位置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及时校正;预留孔勺成型设备及时抽拔或松动;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洒水养护。

墩身混凝土施工时,特别注意实体段与空心墩身连接处勺混凝土质量和外观。

特别在实体段,由于一次浇筑混凝土体积过大,采取和承台相同措施降低水化热。

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与侧模应保持在5cm- 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控制在5cm- 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无大量气泡、表面浮出灰浆为准。

振捣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要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混凝土浇筑全过程要有专人进行观察、测量(塌落度、混凝土入模温度)记录。

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前先行湿润,拌和混凝土时,严格按照实验室出示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砂石水泥用量和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在16cn—20cm范围之内,混凝土配合比不得随意更改。

浇筑混凝土面出现泌水时,应及时排出,同时要求浇筑面四周比中间高,泌水往混凝土中间集中。

浇筑时必须有专人监护模板、拉筋的变化。

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浇筑速度控制在1m/h。

4.4.4 混凝土养护养护是墩身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混凝土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塑料薄模、棉毡、草袋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

有必要时应采用内降外保的方法,在混凝土中埋设循环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外部搭设暖棚,采用各种措施升高混凝土四周的环境温度,既能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又能改善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

具体措施为:A 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必须用草袋满挂两层,然后用彩条布将其包裹。

顶帽和垫梁石必须用吸水布蒙盖,须浇水养生。

B在墩身混凝土浇水养生过程中,使用Pvc管或者塑料水管,不得用铁管浇水养生。

同条件试件需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和管理,养护时间不小于14 天,不大于60 天,当试块的环境日平均温度之和大于600 度后方可送去试压,同条件试块养护同墩身养护一起。

C 循环水的进水温度应低于出水温度20 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温差须小于20 度,待出水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小于3度可撤除循环水,循环水测温派专人记录。

D拆模后,墩身需进行外观验收,外观不合格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墩身,挂两层草袋,外缠绕彩条布,继续养生至28天。

445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前1〜5天温度波动较大,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3天左右。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温度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

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测定,测试元件采用高精度数字化传感器。

根据混凝土的形状,尺寸,在混凝土的中心及表面合理布置测点,布置在混凝土表面的传感器离模板内侧水平距离2〜3cm必须有专人定时测温,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0C以内。

如发现混凝土温度有异常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映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4.4.6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A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B桥梁每墩台应按不同强度等级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分别检测结构空心强度不少于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