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13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 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 它暂时避开了危险源的具体特点和事故的具体内容 与形式,而只是抽象概括地考虑构成系统的人、机、 物、环境,因此它更本质、更具普遍意义。
2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2)能量引起的伤害
• 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 产生的,如颈椎骨的瞬间受力4900N。 • 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如溺水、CO 中毒。
2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4)应用能量意外转移理论预防伤亡事故 • 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 如水力采煤 • 限制能量 • 防止能量蓄积 ,搅拌 • 降低能量释放速度 ,安全帽 • 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 ,安全阀 • 设臵屏障 ,防护墙、防火墙 •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 ,远程遥控 • 设备警告信息 ,各类火灾、爆炸报警装臵
18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根据事故统计结果, 综合海因里希事故 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在 于降低不安全行为 的次数到某一个程 度;如A至B,而 使严重伤害发生的 可能性趋近于零。
19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9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举例说明:
(1)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但该储罐 如果被严重腐蚀接近破裂,这就是事故隐患。
(2)存放有严格包装的炸药库房是危险源;但长期 存放使炸药接近其失效寿命,就构成了事故隐患。
(3)民房内的各种带电线路是危险源;但线路老化、 破损就构成事故隐患。 (4)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是危险源;但此人行将发 病、未有效隔离就构成事故隐患……
17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3)基于因果论的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启示
• 为了防止产业灾害的发生,在事故链中,解决 好任一环节,都可以收到良好的结果; • 基于因果论,对一个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 时,就产生了两种重要而有效的逻辑方法。即 演绎法,据结果推理原因,如事故树分析 (FTA);归纳法,据原因推论结果,如事件 树分析(ETA)。
8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3、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有明 显的静态特征,对应“固有危险度”,可以理解为: 有失去控制可能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积累。 •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相比,增加了所谓“行为干预”。 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 作场所环境破环的一种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 • 两者关系: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仿佛缺陷(人的 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一定引发频率或 存在管理缺陷)的危险源。
严格的讲,风险与危险是有区别的: —危险只是意味着一种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希望事件 状态,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状态。它是风险的 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危险是客观存在, 无法改变。 —风险不仅意味着不希望事件状态的存在,更意味 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事故的渠道和可能性-后果。 —危险通常与事故相联系;风险不仅与事故相联系, 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金融风险、 投资风险等。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3)能量转移理论的优缺点
• 把能量作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 以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臵加以控制作为防止 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 • 有利于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
它的实际应用尚有待于对机械能的分类作更加 深入细致的研究 。
2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2、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论
• 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 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 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 后人对该理论进行了完善,但其中心思想不变, 即认为事故因果关系之间存在继承性—前一过 程的结果是引发后一过程的原因。
10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4、事故 1)事故的定义 • 《辞海》—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 Heinrich—事故是非计划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 一般认为—事故是(个人或集体)为实现某一意图 而采取活动的过程中,突发的、与人的意志相违背 的、迫使这种行为暂时或永远地停止的事件。 • 我国安全界—事故(Incident)是在生产活动中, 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造成人员伤亡、 职业病、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美军)。
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物造成损害的因素, 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爆炸) 危害因素——影响人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 造成慢性损伤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 积累作用(职业病)
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 风险(risk)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估、手术风险、飞机)。
R F S
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 例如美国50年代的统计,75000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占2%,可 预防的人为灾害占98%,其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占 88%,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的占10%,因此,海因里希得 出结论: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 为造成的,没有一起是共同作用引起的。 • 但是上述观点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批判。日本劳动省对近几 年建设业的重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结果:无人的不安全行 为的少于8%,无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少于13%,绝大部分都 是二者同时作用的结果。
12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3)事故的基本特征 • 事故的因果性—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 事故的偶然性—时间、地点、形式、后果等;坠落 • 事故的必然性—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事故必然发生; • 事故的规律性—化险为夷; • 事故的潜伏性—事故突变之前的量变积累过程; • 事故的再现性—类似事故的重现; • 事故的危害性—往往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 事故的可预测性—探求原因、采取措施、预防事故
1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2)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根本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1)Heinrich理论的五个因素 • 遗传及社会环境(M)—鲁莽、固执、粗心等 不良性格和不良教育等; • 人的缺点(P)—鲁莽、粗心、轻率、易过激等 •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 事故(D) • 伤害(A)
20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因果连锁理论——博德因果连锁理论 反应现代安全观点的模型,5个要素,但与海因里希 模型的意义不同。
21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因果连锁理论——博德因果连锁理论
7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人们更应该关心的是“风险”,而不仅仅是“危 险”,因为直接与人发生联系的是“风险”,而“危 险”是事物客观的属性,是风险的一种前提表征。我 们可以做到客观危险性很大,但实际承受的风险较小。
例如,人类要应用核能,就有受辐射的危险,但在 生活实践中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应用中受辐射的风 险小些,甚至人绝对地与之相隔离,所以我们并没有 受辐射的风险。
3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危险、危害和风险
• 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现有或潜在状况。 •“危险”意味着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 种可能性常常暂时受到限制,它来源于某种技术系统 的应用。 •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 (GJB900-90)。 •是指存在着导致人身伤害、物资损失与环境破坏的 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因某种(或某些)因素的激发 或耦合而变成现实性了,就是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