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标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标志的形式(图形、色彩、文字),标志设计的目的、种类等。
2、能够从自己所学历史文化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找到具有标志特点的符号载体,学习分析标志的表现意图,指导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
3、提高对标志的审美能力,并能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设计新颖的标志,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及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标志作品的鉴赏,让学生理解标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积极传承祖国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
标志是概念的符号化的表现,要通过有限的语汇、色彩、空间表现复杂的信息,必须通过象征的手法,找到可以传达信息的借代物加以表现。
教学难点:
1、标志设计言简意赅,同学们会因没有较深的艺术功底而无法推敲标志设计的准确定位与形式美感,教师应从理性分析与感性的联想两个思维角度同时入手对学生加以启发。
2、现代标志设计越来越突破传统设计的限制和约束,应鼓励个性的张扬与独创性,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体验,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处于成熟,对问题的探究较为深刻,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对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受制于经验、能力有限,对于审美现象的认识还有些幼稚、肤浅,不够全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并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效果分析: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标志的形式,标志设计的目的、种类等。
2、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具有标志特点的符号载体,学习分析标志的表现意图,指导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
5、提高了学生对标志的审美能力,并能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设计新颖的标志,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及方法。
6、增强了学生对标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了丰富的图文资料,介绍了标志作品的艺术特征、表现形式和设计要求,并提供了一批设计精彩的标志设计图例,便于学生从感性入手,自主地分析标志作品丰富的设计语言和它的形式特征所传达的信息意义。
评测练习:
1、标志的分类有哪些?
2、标志设计主要采用那几种形式表达象征意义?
3、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后反思:
标志是概念的符号化的表现,言简意赅,同学们会因没有较深的艺术功底而无法推敲标志设计的准确定位与形式美感,我在这节课中从理性分析与感性的联想两个思维角度同时入手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教学。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大量图片示例,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鼓励个性的张扬与独创性,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运用投影、实物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有些点讲的不够透,学生理解略显吃力,我下一步会努力改正。
课标分析:
设计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
通过“标志设计”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点评身边的标志设计作品。
(2)了解标志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积极参与设计或工艺活动。
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
(3)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