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认识溶解的现象
2.建立溶质、溶剂、溶液的定义
3.认识溶解和乳化
重点:溶液的概念
难点:理解溶液的特性
学习过程
实验准备【实验9-1、2、3、4】
一、溶液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情境引入: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溶有大量的物质,如果有可能,把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捞出来放在陆地上,能使陆地提高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干,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
1.溶液的形成
2.溶液的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教思考:让学生认真阅读溶液的定义,对溶液的定义中的各成分进行解读)
3.对溶液的理解
⑴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是混合物。

⑵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教思考:让学生思考怎样判断溶质和溶剂)
(叫表达:用专业用语来表达溶液的组成,要求表达专业化、规范化)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

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为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②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⑶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气—液体系:液体是溶剂
液—液体系:量多的为溶剂。

但如果有水参加,无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如没有指明,溶剂均为水。

固—液体系: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里,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蔗糖溶液: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

且在该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存在。

在氯化钠溶液里,溶剂是水,溶质为氯化钠,且氯化钠是以离子存在(NaCl=Na++Cl-)
(注意记住蔗糖和氯化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⑷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

未溶解的溶质不能计算在溶液质量当中。

4.碘、高锰酸钾与水、汽油的溶解情况;酒精和水之间的溶解情况碘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酒精与水能互溶
(教思考:引入对物质溶解性的理解。

酒精和水称为互溶是因为这两种物质均为液体,但规定了水是溶剂。


小结:不是任意物质之间均能形成溶液。

即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5.溶液的应用
(教体验:溶液的应用的讨论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及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的用途。

试想,如果没有溶液,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生病打针,打固体;吃饭吃干的;等等)
讨论: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用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见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1)用于化学实验
(2)用于无土栽培
(3)用于医疗
(4)用于动植物的生理过程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来完成)
课后作业:1.收集一下生活中所用的溶液。

思考,如果没有溶液,
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2.判断一下生活中所用溶液的溶质和溶剂;3.生活中常见的哪些物质不能形成溶液?4.在家里注意小酌洗衣粉放
在手心里,滴几滴水,手心里或有什么感觉?
(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感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多,在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表述问题时,学生的表达比较口语化,专业用语不能熟练使用,因此表达上还有待提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