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讲义六(1111)

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讲义六(1111)


其中,从专用平台向非专用平台的转换,对三大产业融合 发挥关键作用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最初的产业融合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 的实业界提出。在当时的全球性企业合并、合作 浪潮中,日本NEC公司在1977年提出了“电脑与通 信(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简称C&C)” 的公司口号,预测产业融合的时代即将来临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也是源于数字技 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的交叉现象,对产业 融合内涵的界定也集中于形象化的现象描述上, 而且并非始于经济学家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尼古路庞特 (Negrouponte)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 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 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法国的S.诺拉(Nora)和A.曼克(Manc)为了反映电气通信 (Telecommunication)和信息处理(Information)相互融 合的现实,将两个词合成为一个新词,即“Telematiqu”, 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 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 融合”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哈佛大学的欧丁格(Oettinger)预 测到,电子通信、信息处理、广播、出版、教育、图书馆 等,所有与信息相关的行业都将进入到融合的时代
三、信息产业融合的背景
融合之前
技术各自独立,有其特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并 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提供信息服务内容 分别提供不同产品与服务,并通过其特定流通渠 道形成各自的价值链 有各自分割的市场领地,竞争只发生在同一部门 内不同企业之间 有各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面临不同的政府管制
三、信息产业融合的背景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从单一角度的定义主要包括:
从产品角度,把新的媒体形式和服务视为融合 从技术层面,把融合视为不同媒体技术或部门在 不同的层面上的综合或结合 从市场变化的角度来定义融合。日本学者植草益 (2001)给产业融合下的定义是:产业融合就是 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 加强行业中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六、产业融合的原因
不断提升的人类需求是内在拉动力量,人类需求更加方便、 快捷、高满意度且低成本的满足需求的方式 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
技术进步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技术进步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函数,为产业融合提 供动力 技术进步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 的空间
1999年微软公司发布“维纳斯计划”,希望实现 上网和看电视两不误,但由于技术不支持的原因 以失败告终 1991年美国铱星公司的卫星通信网计划,虽然克 服了技术障碍,但因为技术融合与业务和市场的 脱节,也以失败告终 2000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 在线与全球娱乐及传媒巨头时代华纳进行换股合 并,代表着产业融合时代的真正来临
放松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外在动力 企业追求范围经济和降低交易费用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 源
七、产业融合的作用
促进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开发 (1)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产品是技术进步发生在不同产业边 界处的特定产物,与技术进步导致一般新产品产生的作用 途径不同
技术进步 技 术 进 步 原有产 业 新型产 业
五、产业融合的分类
产业融合的类型及其内容 类型
高科技产业间的交叉融合 传统三次产业间的延伸融合 生物芯片
中服务比例上升 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 工业内各子产业的融合 工业内部上下游关联产业融合 金融、证券、保险的混业经营等 农业高科技化 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 机械仿生、光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网络型 金融机构等
八、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赋予传统产业以竞争活力 强化竞争效应 企业策略性竞争行为趋于边缘化 促生网络型企业组织 修正传统的企业间关系变化的内涵 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水平
主要参考资料
1.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 2.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三联书店 3.王述英等:《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欧洲委员会1997年的绿皮书
三、信息产业融合的背景
信息技术进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数字融合是产 业融合发生的背景
信息技术进步尤其是数字化,使信息传送平台与带宽要求 发生了两个重大转换
第一种转换发生在低带宽要求上,形成了从专用信息传送 平台到非专用信息传送平台的转变,如IP电话
第二种转换发生在非专用平台上,从低带宽要求转向高带 宽要求,如音像服务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
二、历史上的产业融合以及当前产业融合 的根本特征
1.传统工业发展中的技术融合,指广义类似的生产过 程被其他众多产业所采用,如车床在汽车行业和 其他机械行业的使用 2.20世纪60年代材料技术革命,创造铝合金等新型 材料产业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融 为一体的新型产业融合 4.当前产业融合的根本特点是信息化,数字技术的 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的实现
四、产业融合的内涵
从综合角度定义产业融合的代表性定义有
根据欧洲委员会“绿皮书”(Green Paper)的定义,融合 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 的融合” 从融合的不同层面来看,还有学者认为到2015年将有四种 主要的融合:一是产品融合,即信息产品都采用相同的技 术手段来处理。二是过程融合,即通过虚拟过程完成过去 需要几个不同过程才能完成的事情。三是基础设施融合, 不同的通信基础设施融合在一起。四是市场空间的融合 还有一些人认为,融合涵盖了所有和通信、媒体、IT、信 息经济相关的商业活动,并假定了四个方面的融合,即设 备、传播平台(因特网、广播和卫星)、产品(新闻、娱 乐、教育等)、商业系统(传送、客户服务和点播)
原有产业 A
原有产业 B
产品更新
产品创造 融合的新产品 一般新产品
七、产业融合的作用(续)
产业融合改变传统产业及其服务的内容、 形式、质量等 (1)赋予传统服务新的内容 (2)改进服务质量 (3)改变传统服务方式 (4)促进收益递增效益的发挥
七、产业融合的作用(续)
产业融合赋予市场竞争以新的内涵 (1)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市场竞争规则的创 新,以促进更多的产业领先者出现 (2)产业融合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 求 (3)产业融合使市场竞争更趋完全性 (4)产业融合使企业间关系更趋多样化,竞 合关系的重要性凸现
传统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
五、产业融合的分类
按照融合后企业间产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可以 划分全面融合和部分融合 按照产品性质分为替代型融合和互补型融合
替代型融合:一个产业(A产业)由于技术革新,能够提供与其他 产业(B产业)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B产业逐渐衰退 互补型融合:一个产业(A产业)由于技术革新或放松管制,可以 提供其他产业(B产业)提供的部分产品或服务,反之亦然,结果 并非一方成长一方衰落,而是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比单 独分开使用时效果更好
第六讲
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融合
一、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
产业分立的根本表现是存在产业边界
产业边界 边界类型 技术边界 业务边界 运作边界 市场边界 定义 生产的技术手段与装备 及相适应的工艺流程 产业提供其产品与服务 的活动方式 产业活动的基础平台及 配套条件 同一或替代产品与服务 的竞争关系 定义角度 生产 产品 组织 交易 表征指标 专用性程度 差异性程度 专用性程度与 可容量 市场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