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实施体罚的危害 (2)
1、体罚现象治标不治本 (2)
2、体罚和变相体罚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2)
3、体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
4、体罚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生冲突 (3)
二、造成体罚的原因 (3)
1、体罚被认为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捷径 (3)
2、当今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 (4)
3、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4)
三、杜绝体罚的措施 (4)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
2、教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5)
3、继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减轻教师压力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浅谈对体罚现象的思考
【摘要】:在当今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工作者将体罚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至今还没有完全退出教育的舞台,下面笔者将通过对体罚的危害及其原因的论述使所有的老师意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小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最终杜绝体罚现象。
【关键词】:教师教学体罚教师素质
体罚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教师法》相关规定中所禁止的一种行为,但在当今小学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师仍因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落后而影响班级总成绩、荣誉等原因,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变相体罚,让学生们产生恐惧感甚至讨厌老师,导致学生的叛逆,进而讨厌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一、实施体罚的危害
1、体罚现象治标不治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上课打闹的学生进行体罚教育,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
“杀鸡儆候”式的体罚只能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害怕教师。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经常体罚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导致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
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2、体罚和变相体罚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体罚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对学生的身体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教师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
据新闻报道:“2000年11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第22中学的初一学生金岩在向老师询问自己的月考分数时,竟惹得教师火冒三丈,当着全班同学连扇该学生4个耳光,将其鼻口打得流血;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精力不够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
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为作业字迹稍为潦草,右尺桡骨远端被老师打成骨折;东北一小学9岁女生因为老师体罚,导致左耳神经性耳聋、癫痫和双下肢瘫痪;山西省永济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赵超死在自己班主任的拳头下……”小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够成熟。
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到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使他们丧失生活的信心、学习的勇气,自闭,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成绩越来越低,越来越受教师、学生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形成冷漠孤僻、敌视、说谎和心理封闭等畸变心理。
3、体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体罚手段对某些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即时效果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却对被体罚学生今后的的学习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课堂上,学生因担心再次遭受无端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有问题不敢举手,有见解不敢发表,默默地接受着教师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课堂外,学生对教师更是远而避之,至于跟教师谈心聊天,游戏活动,则连想都不敢去想。
师生间的互动没了,感情淡化了,距离拉远了,难以沟通。
然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和沟通的过程,而体罚和变相体罚给这个原本活跃轻松的过程罩上了阴影、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4、体罚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生冲突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而体罚则恰恰相反,它容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自尊心,使学生反应迟钝,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造成体罚的原因
1、体罚被认为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捷径
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从古代的教育中就有“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堕”、“板子不响,学问不长”的古训,这些似乎也已经成为教师体罚学生的一种依据。
当今个别教师仍继承这种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没有耐
心教导,通常对他们采取最直接最原始的教育方法——体罚。
教师想通过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痛苦,学生为了避免痛苦,就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
教师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2、当今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
当今部分教师由于迫不得已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缺乏现身教育事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不了解教育教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由于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反复的学生问题,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急剧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见不得学生的丁点儿“违规”行为,轻则辱骂、重则体罚学生。
尽管我国颁布了不少关于保护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但不少教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的内容还是不了解,体罚学生时,教师本人还不知道这是在违法,正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教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大错。
3、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近几年来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虽然提倡“生本教育”,提出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以学生考试的排名颁发奖金、以升学率的高低定优劣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教师普遍认为,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发展学生的素质还不如蛮干苦干来提高学生成绩来得快,这无形中助长了体罚行为的产生。
因此对学生的体罚也就成了部分教师发泄的一种方式。
既然体罚对教师、学生都是有害而无利的,那我们就应该杜绝这种现象,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措施下杜绝体罚。
三、杜绝体罚的措施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要加强职业技能,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对待他们的问题和缺点时,要给予正确
的引导与鼓励,尽量少批评,更不能体罚。
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避免体罚。
要记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爱去关心教育学生,而不是利用体罚使学生产生害怕而去学习。
2、教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48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也明确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要明确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对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都是违法的,所以教师作为传播知识和文明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知法、遵法、守法。
3、继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减轻教师压力
第一,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不能只凭学生的考分论高低,必要的压力有利于教师成长,实行过分的高压,比如不合理的考核、评价的方法,迟早会让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失去弹性。
第二,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并掌握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升驾驭教学、驾驭学生的本领,要站在学校长远的发展角度看问题。
第三,教师要会自身修复,多与同事交流、抽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娱乐一下,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外出旅游等,缓解自身压力,陶冶情操。
第四,上级教育机构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应提供相应条件和机会设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只有使老师的教学压力降低,体罚现象才会得到缓解。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再愚蠢、再顽皮淘气的孩子也有其自身的闪光点。
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应多观察、多思考,以赏识教育为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关心学生,用理性的方法处理问题,增强教师素质,杜绝体罚,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郑琰.品悟行走的风景.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8.1
[2]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3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燕红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这篇论文的每个字和每句话,都离不开她的细心指导。
而她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完成论文
另外,我还要对在这四年来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带着你们的期望和祝福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的答辩老师,你们辛苦了,在百忙之中还有抽时间来指导我们的论文答辩,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