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的发展过程
七八十年代系统研究--- 雷可夫和约翰逊
♣“隐喻普遍存在于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 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系统的语言模式反映 了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以一事物来认识另一事物的这 种潜在的隐喻思想。 ” ----雷可夫和约翰逊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 在Metaphor we live by 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构成了现代隐喻 认知论的基本框架。他们对隐喻的研究一反传统理论的观 点,从认知的角度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明确指出隐喻不仅 仅是语言修辞手段 ,而是一种被称作“隐喻概念体系”的 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维方式,成为人们 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一种基础。此观点极具独 到及远见之处,它彻底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等人的“隐喻属修 辞范围”的“对比论”面也否定了过去的隐喻研究将隐喻 当作语言内部结构问题的观点。
昆提良,西塞罗 中世纪的约翰逊 诗学 本世纪的理查兹 雅格布逊 雷可夫
哲学
人类学 语言学 认知学
宽
里
传统的修辞学---亚氏替换论
• 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 一种对比关系。 • 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并且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 歌中 , ----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 受其影响,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良又提出了“替代论”,认为隐喻 就是一种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词的修辞现象 • 总结--- 受亚氏学派观点的影响传统修辞学中都将隐喻认为是一种 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由于是一种替换,因此是一种 可有可无的增加语言表达力的一种工具. "the greatest thing by far is to be a master of metaphor" --赞赏派
传统修辞学---柏拉图贬斥派
• 柏拉图把隐喻看作是一种 修辞格,只起修辞作用。隐 喻是花言巧语,至多是适用 于表达感情的修辞性语言, 哲学探讨的是真理的,因 而隐喻是与哲学的宗旨背 道而驰的哲学、政治辩论 和科学论述等不宜使用隐 喻 ---贬斥派
20世纪三十年代转变开始---理查兹
♣ 理查兹:“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 隐喻从根本上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之 间的互相作用” ---谢之君 隐喻 :从修 辞 格到认知 ♣ 理查兹从认知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隐喻的本质后 指出: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语言中的隐喻是通 过对比而来的。因此,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 象,它实际上还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 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 ♣ 意义--隐喻研究逐渐开始向认知方向发展
从修辞到认知 ----浅谈隐喻
从修辞到认知--浅谈隐喻
隐喻理论
一
的发展过程
a 传统修辞学 b 20世纪30年代 c 七八十年代 a观察世界的途径 b 通向新知的桥梁 c 创造新的意义 d类推说理
二
隐喻的认知功能
三
现代隐喻研究应加强的有关方面
四
总结
隐喻理论发展趋势图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修辞学 狭 表
隐喻的认知功能
A 隐喻首先是观察世界的途径。作 为一种认知工具 ,是人类抽象思 维的先导,使人类最先认识了世 界。借助这种隐喻性的语言去认 识世界。人类言语的想象和直觉 倾向是最基本的和最原初的特点。 比如,在基督教的观念中,亚当的 肌肤类似土地,骨骼类似岩石,血 液像海洋,头发像草原,思想则像 是云朵。由此可见,在原始思维 时期的语言里 ,大部分涉及无生 命事物的表现方式都是从人体及 其各部分,以及人的感觉和情欲 那里借来的隐喻。
现代隐喻研究应该加强的有关方面
隐喻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我们认为与任何其 它一门学科一样,隐喻学一方面 应该加强学科本身 的理论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从其它 学科中吸取营养,或 与 其它学科的学者合作进行跨学科 研究. 一,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 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可以是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如哲学家、 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等对隐喻的观察的论述进行研究,也可以是 一 针对某一观点或流派进行研究。在对国外隐喻理论研究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挖掘我们中国文化和学术传统中对隐喻的论述。理有 关比喻的真知灼见。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 品》,以及许慎的《说文解字》、扬雄的《方言》,近代学者如 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还有钱钟书的《管锥编》和《谈艺 录》等 都有有关隐喻的精彩论述,是值得我们去认真 挖掘的金矿。
“Argument is war” His argument came under attack. His arguments were shot down. He was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 His arguments were caught in the trap. back ♠
隐喻的认知功能
D类推说理功能
二战期间,由于受到国会的制约,美国总 统罗斯福无法向德国宣战。由于英国又无财 力向美国购买所需要的武器,罗斯福要求国 会通过“租借法”(1end—lease),向英国运 送武器。当记者问总统什么是武器租借时,罗 斯福用了一个隐喻来解释这一做法。他说,这 就像一个邻居家的房子着了火,你向他出借 你的水龙头,他用完以后再还给你。这一个隐喻对罗斯福请求 获得国会的批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 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 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 为“局部的真理”。 (钱钟书《围城》) back
隐喻的认知功能
C 创造新的意义,表达新的思想。这主要表 现在定义新事物或赋予旧事物以新观念。 如病毒、菜单、路径、拷贝、桌面、平台、 文件夹、回收站 等。这就说明隐喻概念 是科学概浓 缩,同时给旧事物充实 以新概念、新观念。 此外隐喻的创造性功能主要用于创造新概 念,建构新理论。现代交叉学科的兴起,也 是人们在不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隐喻 思维的结果。如 语言学引人物理学“场” 概念建立起语义场、思维场、功能场等理 论。 这无不显示 出稳喻思维在人 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隐喻研究应该加强的有关方面
二,隐喻理论的系统化和整合 隐喻学本身也需要很好地进行理论建设。例如,对隐喻学的性质、 目标、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等都应该进行廓清。Raymond, Gibbs,Jr.(1998)对今后的隐喻研究的几个重点方向的建议,值 得我们注意: 1 区分语言中的不同隐喻 2 区分隐喻与换喻 3 区分隐喻过程与隐喻过程的结果 4 区分隐喻处理(metaphor processing)与隐喻性处理(metaphoric processing) 5 区分语言中的隐喻和思维中的隐喻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6 充分认识思维和语言中的隐喻的体验动因(embodied motivation)
现代隐喻研究应该加强的有关方面
三, 跨文化的对比研究 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相对来说是个薄弱环节。Koveces(1995)比 较了英语、匈牙利语等语言中有关“愤怒”的概念隐喻。但是, 这些研究还限于局部的比较。这方面有大量工作可以做。我们认 为,跨文化的隐喻对比研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通过语料库来研究各语言中隐喻的使用情况。现在,互联网上有 许多现成的语料库,可以对不同体裁的语料进行检索,看隐喻在 不同语言、不同体裁的语料中的使用频率、类型分布等情况。 2 文化关键词研究。 每一个文化中都有一些关键词往往是隐喻。在 美国文化中,“熔炉”(the melting pot)、“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等关键词是理解整个美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观 念的钥匙;而中国文化中的“中央”、“天子”、“大锅饭”、 “白猫黑猫”等等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 精髓和发展历程。对这些不同文化中隐喻性的关键词的对比和分 析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事情。 back
总结
隐喻成为认知活动的焦点。从西方隐喻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文学作品中个别隐喻语言的 文体效果和修辞功能的讨论,忽视了这些隐喻语言之间的联系性, 没有从概念层次上寻求一般性原则。而现代对隐喻的认知研究突 破了语言层次的局限,把讨论重点放在了思维层次上的隐喻概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和经验的基础和工具, 是人们思维、认知和行为的基本方式之一 。隐喻概念是当代隐 喻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的提出标志着认知隐喻观的形成,是隐喻研 究的重大突破。
七八十年代系统研究--- 雷可夫和约翰逊
You are wasting my time.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I’ve 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 以上这些句子中包含了TIME IS MONEY这 一等隐喻概念。其中money(金钱)蕴涵了a limited resource(一种有限资源),而alimited resource叉蕴涵了a valuable commodity(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园此在一种隐喻 概念系统中,隐喻概念和用来表达这些概念的词语之间 存在着许多蕴涵关系,这样就使得隐喻概念系统具有相 当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back
隐喻的认知功能
B 人类由未知通向新知的桥梁,提供认识 新事物的视角。人们要认识和描写未知的事 物,必须依赖已经知道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 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同时还要发挥惊人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 物作不寻常的并列 ,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 熟悉的事物的认识 ,而这个过程正是隐喻 的核心。因此,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使人们理 解新概念,方法是从较熟悉的隐喻载体出发, 逐步接近新概念。 例子: 黑箱 多米诺骨牌效应 domino theoty 经济学中无形的手,安全网
七八十年代系统研究--- 雷可夫和约翰逊
♠ 重点研究对象是"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隐喻思维使得 人类把存在的、具体的东西看作喻体来意指那写不存在的、抽象 的或无形的喻意,从而使概念之间互相关联,形成隐喻概念。这里 的“隐瑜概念”与修辞格中的隐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为’ 隐喻概念’是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的认知分析基础之上 将修辞格隐 喻分析的结果-认知功能,用于一般语言的研究中才产生--隐喻概 念。“区别是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 谢之君 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 由于人的概念系统是隐喻结构化的,因此语言表达也是隐喻结构 化和定义化的。并且隐喻化的概念是系统的,它能引出一系列相 应的隐喻化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