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第3章)
这是一个关于B的波动方程
波速v为
v2
1
/
(
c
r 2
)
因 为
nc/v
所 以
n2 r
3.7 磁化的概念
介质的磁化(Magnetization)和介质的极化一样,也 是和物质的结构紧密相关的。根据原子的简单模型,电子 沿圆形轨道围绕原子核旋转,其作用可相当于一个圆电流, 即一个小电流环,这个微观电流也会产生磁效应,这个小 电流环可等效为一个物理模型,即磁偶极子(magnetic dipole)。由于热运动等原因,物质中的圆电流的磁场常常 互相抵消,因而总体对外并不显示磁性。
电介质的极化 :位移极化 转向极化
定义:分子内的电偶极矩 与外加电场的方向一致
p q x
若引入分子极化率 p
则分子电偶极矩为
pr
r
0pE
r 3.3 极化矢量 P
尽管很高的场强会使介质中的电荷摆脱这种约束而变成 自由电荷并造成介质中产生“击穿”现象,但对这种情况我们 暂且不作讨论。
对属于介质中分子的电荷来说(这种电荷又称为“束缚 电荷”),其它的电荷是被吸引进介质的——例如自由离子 或自由电子,其运动不受分子约束力限制,故被称为“自由电 荷”,于是我们可以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荷集中表示为总 电荷密度=自由电荷密度+束缚电荷密度
极化矢量与分子偶极矩的关系
rr
r
PP0pE
上述有关极化的结论与介质结构的情况无关,具有普遍意 义。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任何介质写出其应满足的麦克斯韦方 程。
考虑极化效应的麦克斯韦方程
麦克斯韦第一方程的原有形式为
r E
0
根据极化概念可将其改写为
r
E rf0mf ( 0P)
即
r (E
r P)
f
修改后的麦克斯韦 第一方程
3、电介质的极化
当把一块电介质放入电场中时,它也会受到电场 力的作用,其分子或原子内的正负电荷将在电场力的 作用下产生微小的弹性位移或偏转,形成一个个小电 偶极子,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被极化的电介 质内部存在大量的有序排列的小电偶极子,表面上出 现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它们产生的所谓附加电场反过来 会影响原来的电场 。
0 0
麦克斯韦第四方程的原有形式为
r c2B
r J
r E
0 t
根据极化概念可将其改写为
r rr r rr
rr
c 2 B r J E J f J m E J f (1 ) P E 0 t 0 t 0 0 t t
即
修改后的麦克斯韦
r c2Bபைடு நூலகம்Jf
(ErPr)
第四方程
0 t 0
考虑了极化效应后的一般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rr
(E P /0) f /0
r E
r B
r
t
B 0
c2
r B
r J
f
/0
t
r (E
r P
/0)
r
D f
r E
r B
r
t
B 0
r H
r Jf
r D t
在上式中令 又由于
r rr
D(0EP)
r
r
P0pE
故有
r r r
r rr
D 0 E 0 p E 0 ( 1 p ) E 0 r E E
此式称为反映介质极化的物态方程
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 / 0 无量纲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有量纲
3.6 折射率与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 n定义为
nc/v
其中c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v则是电磁波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的速度。
前面我们已经定义了一个反映介质特性的量——相对介电常数
对外也不显电性。
电偶极子是指相距很近但有一距离的两个符号相反而量值相 等的电荷。
定义:分子内的电偶极矩
p q x
电偶极矩是矢量,这里q是每个电荷的电量(绝对值); x 的值等于两电荷间距
离,其方向规定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2、束缚电荷(bound charge)
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 移动的电荷 。
r
E P/ 0
E
下面我们来寻求折射率n与 r 之间的关系:
r
令
f= 0 Jf= 0
则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变为
rr
(E r
P
/
r
0
)
B
0
E
r
t
B 0
c 2
r B
t
r (E
r P
/0)
对方程4两端取旋度,并代入 方程2和方程3,可得
方程4则为
r
r
c2Br
E t
r 2B
r
c2
r 2B t2
第3章 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本章将讨论一般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这首先需要了 解介质的电与磁的性能以及一些简单概念。
重点:
1. 介质特性:电偶极矩 、极化矢量 2. 介质的折射率、相对介电系数 3. 磁偶极矩、磁化强度矢量 、 4. 一般媒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5. 介质中的三个物态方程 6. 场量的边界条件
f m
类似地,总电流密度也可以被分为
J J f Jm
r 下面我们将引入矢量 P 来描述分子电荷的运动,
r P 的大小等于按照介质中分子电荷的自然分布,
流过点 ( r , t ) 的每单位面积上的分子电荷量。
r 由于电流密度 J m 与分子电荷的运动相关联,即有
r
r Jm
P t
r
我们发现有极化矢量与极化电荷密度的关系 Pm
3.1 电介质及其极化 1. 电介质
电介质就是通常的绝缘物质,如木材、橡胶、石 油和空气等。电介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很强 的束缚力,因而理想的电介质不导电。
一般来讲电介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极分子电介 质,当没有外电场作用时,这类电介质中正负电荷的中心 是重合的,处于电中性状态,对外不显电性,如H2、N2 等气体物质。第二类是有极分子电介质,当没有外电场作 用时,这类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每个分子可 等效为一个电偶极子,但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使得 电偶极子的分布排列是无规则的。因此,整体仍呈电中性,
3.7 磁化的概念
介质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都是束缚电荷,它们进行的轨 道运动和自旋运动都是微观运动,由束缚电荷的微观运动 形成的电流,称为束缚电流(bound current),也称磁化电 流(Magnetization current)。在没有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绝大部分材料中所有原子的磁偶极矩(magnetic dipole moment)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结果总的磁矩为0,对外不 呈现磁性。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物质中的原子磁矩将受到一个力矩的 作用,所有原子磁矩都趋于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的排列,彼 此不再抵消,结果对外产生磁效应,影响磁场分布,这种 现象称为物质的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