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总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
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
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主要内容: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主要内容: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特点,监测技术概述,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第三节环境标准1.主要内容: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水质标准,大气标准,固体废物控制标准,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标准及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水质标准;大气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与分级,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掌握水质各类标准的应用范围;大气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监测项目。
2. 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的方案制订。
3. 掌握水质监测的布点、水样采样与保存方法,了解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
4. 掌握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掌握主要的监测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5.了解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水质污染与监测1. 主要内容:我国和我省水资源与水质污染现状;水质监测对象和目的,监测项目的选择;污染物的形态分析。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监测项目,污染物的形态分析。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监测对象和目的及监测项目的确定。
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 主要内容:地表水质量、地下水质量、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地表水、地下水的范畴,水污染源的类型;制定监测方案的步骤,内容;地表水质量、地下水质量、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重点掌握地表水质量和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包括地表水采样断面的设置,采样点的确定等。
1. 主要内容:水样的类型;水样的保存方法;水样预处理的方法;流量的测定。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类水样的采集方法,水样的保存方法。
流量的测定。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各类水样的采集方法,水样的保存方法。
流量的测定。
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1. 主要内容: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解;富集与分离的目的及常用方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水样的消解方法和常用的富集与分离方法。
第五节物理指标的检验1. 主要内容: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残渣、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指标的测定。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项物理指标的概念、用途及测定方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各项物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原理,用途及操作要点。
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 主要内容:铝、汞、镉、铅、铜、锌、铬、砷等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各类测汞仪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类金属化合物的原理及测定要点;测数据的处理。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各类金属化合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和监测数据的处理;了解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
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1.主要内容:酸、碱度和pH的测定、DO、CN-、F-、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硫化物、各种形态的磷等项目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要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金属无机物监测方法原理、水样处理、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的处理。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非金属化合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和监测数据的处理;了解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
第八节有机污染物的测定1. 主要内容: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挥发酚、硝基苯、石油类等)的测定;特定有机污染物(苯系物、挥发性卤代烃、氯苯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的测定。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挥发酚、硝基苯、石油类等指标的相关概念、监测方法原理、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的处理。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的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和监测数据的处理;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了解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
第三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污染源的类型。
采样时间和频率。
3. 能够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污染源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正确选用合适的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
4. 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总烃及非甲烷烃、氟化物、汞蒸汽等气态、蒸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测定技术,了解先进的仪器测定方法的原理。
5. 掌握各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及测其化学组分时,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6. 了解测定大气降水的目的,并能进行布点采样,对降水中的组分进行测定。
7. 掌握对烟气的温度、压力的测定方法,并能利用测得的数据进行烟气流速、流量的计算。
8. 了解流动污染源各种污染物的采样监测方法。
9. 了解标准气体的两种类型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空气污染基本知识1. 主要内容:大气与空气,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与时空分布特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气污染源的类型;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分布特点、浓度表示方法;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污染源;掌握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第二节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1. 主要内容:监测目的;调研及资料收集;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站(点)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及其质量保证。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的步骤、内容;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站(点)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的确定。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并根据监测区域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布设采样网点及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第三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1.主要内容: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接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采样仪器、采样效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常用的空气样品采集的方法和采样仪器的使用。
第四节空气中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1.主要内容: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等指标的测定;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方法;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气态、蒸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熟练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氟化物、硫酸盐化速率等指标的采样技术及测定技术,了解气相色谱等仪器测定方法的原理。
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1.主要内容: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自然降尘量等指标的测定;空气中颗粒物组成的测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中颗粒物的分类,各种颗粒物的测定及其化学组分的测定。
第六节降水监测1.主要内容:降水监测的目的意义、采样点的布设、样品采集与降水组分的测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采样点布设的原则;样品采集和降水组分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