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学》教学大纲学院: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班级:2004级课程:植物病原真菌学教师:李亚宁学期:2006-2007第一学期学时:32学时讲授:16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名称: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类型:范围选修学时:讲授:16学时,实验:16学时适用对象:植保专业(本科)先修课程:普通微生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真菌是引致植物病害最重要的病原菌。
植物病原真菌学是学习和研究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的科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
植物病原真菌学选用(临时)喻璋等主编的《菌物学基础》(1999,第一版)为教材,和张中义等主编的《植物病原真菌学》(1988,第一版)为主要参考书,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状和分类知识,掌握真菌五个亚门、重要纲、目、科、属的分类特征,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认识和诊断真菌性病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真菌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基本概念、重要属真菌的形态特征、拉丁学名及其代表性的植物病害。
(详见各章节)三、与其他课程关系普通微生物学是学习、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原真菌学的基础。
植物病原真菌学又是进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真菌分类的研究动态,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掌握从事真菌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五亚门分类系统。
重点:真菌的营养体、繁殖体、Ainsworth的五亚门分类系统。
难点:真菌有性过程。
第一节绪论1.菌的概念,有益真菌,有害真菌(动,植物,人类病害)。
2.真菌学的研究简史第二节真菌的形态1.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类型、结构变态及其作用。
注意区分子座和菌核的概念。
2.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体类型(详细内容见有关亚门)。
3.有性繁殖: 有性生殖、有性孢子主要类型(具体内容在有关亚门中介绍)。
4.准性生殖5.真菌的生活史第三节真菌分类学的新进展和研究现状1.真菌在生物界的起源和地位生物五界系统(Jahn,1949;Whittaker,1969)。
真菌界,真菌门和粘菌门。
2.真菌的分类(1) 传统的分类系统三纲一类系统(G.W.Martin,1950; 魏景超,1979).四纲一类系统(E.Eumsnn,1928-1964)(2)新的分类系统五个亚门系统(G.C. Ainsworth,1971,1973; D. L.Hawksworth, 1983)‘鞭毛说’分类系统 (Alexopoulos & Mims, 1979)3.真菌分类单元种的概念、生理小种概念4. 真菌的命名第二章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地位和演化,理解真菌的专化性,掌握霜霉目菌属的分类特征。
重点:形态(游动孢子、卵孢子)、分类、霜霉科的专性寄生、演化和生态。
难点:专性寄生、生理分化、有性过程。
第一节鞭毛菌亚门真菌的概述1.一般形态和性状 (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2. 致病特点3. 生活史类型4.鞭毛菌亚门分纲检索表(F.F. Sparrow, 1973)第二节根肿菌纲 *1.一般形态和形状及分类地位2.致病特点及诊断时的注意问题3. 该纲的代表目 - 根肿菌目及其所致病害介绍并比较根肿菌属Plasmodiophera、粉痂菌属Spongospora。
* 根肿菌纲隶属于真菌界粘菌门,作为植物病原菌通常放在鞭毛菌中介绍。
第三节壶菌纲1.壶菌纲的形态和性状2.壶菌目的致病特点及代表属3.比较节壶菌属Physoderma、集壶菌属Synchytrium、油壶菌属Olpidium。
第四节卵菌纲1.卵菌纲的一般形态和性状2.致病特点3. 水霉目和霜霉目的主要区别4.卵菌纲的生活史类型5. 水霉目和霜霉目重要科、属的简介水霉目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Peronophythora; 霜霉科指梗霉属Sclerospora、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属Peronospo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属Bremia及其分类检索表; 白锈菌科:白锈菌属Albugo。
第三章接合菌亚门Zygomycetes(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毛霉目常见菌属的区别和意义,掌握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重点: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的形态和概念。
难点:接合孢子和卵孢子的区别。
第一节接合菌亚门真菌概述1.形态和性状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 接合孢子2.接合菌亚门分纲检索表第二节接合菌纲1.纲的一般形态和性状2. 接合菌纲的分类3. 毛霉目及其常见四个属的主要区别: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犁头霉属 Absidia、笄霉属Choanephora。
4. 简要介绍内囊霉属 Endogone、虫霉菌、捕虫霉菌以及毛菌纲的研究动态。
第四章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子囊果的结构和类型; 掌握子囊菌亚们分纲,白粉菌目、球壳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的分属特征。
重点:子囊的形成过程,子囊果类型,分纲的检索表,白粉菌目、球壳菌目和格孢腔菌目。
难点:球壳目各属的分类,核菌纲与腔菌纲的区别子囊菌为真菌的重点,概念多,形态多样,分类系统不统一,学习较为困难。
1983年Ainsworth的真菌字典第七版将子囊菌亚门不再分纲, 但是Ainsworth 1973年第六版中,子囊菌亚门设6个纲的分类系统仍被普遍采用。
本课程亦采用后者。
第一节子囊菌亚门真菌概述1.一般形态和性状2.有性生殖(1) 有性生殖过程,质配方式、核配、减数分裂(2) 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成类型(有或无产囊丝)(3) 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结构和排列3. 有性子实体 - 子囊果, 子囊果的类型,性质及结构4. 子囊菌亚门分纲检索表第二节半子囊菌纲1. 半子囊菌纲的分类特征 (无子囊果)2. 外囊菌菌目的特点:双核菌丝,双核的产孢细胞直接形成子囊,生活史以双核为主,全部为高等植物的寄生菌3. 外囊菌目的致病特点和诊断代表菌介绍外囊菌属Taphrina。
酵母菌亦属于此纲。
第三节不整囊菌纲1. 不整囊菌纲的分类特征(闭囊壳)2. 散囊菌目的生物习性和致病特点3. 散囊菌属的代表菌: 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的有性阶段第三节核菌纲1. 核菌纲的一般形态和性状2. 子囊壳核心组织的四种类型3. 核菌纲分目4.白粉菌目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属介绍: 白粉菌属Erysiph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钩丝壳属Uncinula、球针壳属Phyllactinia及其分类检索表。
5. 球壳孢目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属介绍: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赤霉菌属Gibberella、小丛壳属 Glomerella、疔痤菌属Polystigma、黑腐皮壳属 Valsa、顶囊壳属 Gaeumannomyces、麦角菌属 Claviceps、囊孢壳属 Physalospora。
小结8个属的分类检索表。
此外, 简单介绍虫草菌属Cordyceps、竹黄菌属 Shiraia。
第四节腔菌纲1. 一般形态和习性(1) 子囊孢子的双层壁结构(2) 子囊果及子囊的性质和结构 (子囊座、子囊腔,拟子囊壳、拟侧丝,子囊孢子)子囊腔在子囊座中的数量、分布; 子囊的数量和排列;拟侧丝的有无;子囊及子囊孢子的结构(3) 习性及致病特点2. 腔菌纲分目及其代表菌属(1) 腔菌目只介绍痂囊腔属 Elsinoe(2) 座囊菌目介绍球腔菌属(小球壳属)Mycosphaerella、球座菌属 Guignardia(3) 格孢腔菌目介绍4个属:黑星菌属 Venturia、旋孢腔菌属 Cochliobolus、格孢腔菌属 Pleospora, 葡萄腔菌属 Botryosphaeria。
第五节盘菌纲1. 一般形态和形状2. 子囊盘的结构3. 柔膜菌目介绍核盘菌属 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
4. 盘菌的生活史。
另外, 简单介绍羊肚菌和马鞍菌。
第五章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3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冬孢子、子实层、担子、担子孢子、担子果的定义,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锈菌五种孢子类型和转主寄生的概念;掌握黑粉菌目和锈菌目分属的形态依据。
了解或认识常见高等担子菌属或种。
难点:锈菌五种类型孢子,转主寄生重点:冬孢子,担子、担子孢子、担子果的概念。
锈菌五种类型孢子,转主寄生,黑粉菌目和锈菌目是重点。
难点:锈菌五种类型孢子,转主寄生第一节担子菌亚门真菌的概述1.一般形态和性状(1) 营养体,菌丝分化及锁状联合(2) 无性繁殖和无性孢子(3) 有性生殖鸡担子,担孢子的结构和形态,担子果的性质和结构2. 担子菌亚门分纲检索表第二节冬孢菌纲1. 纲的特征2.黑粉菌目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及重要属介绍黑粉菌科: 黑粉菌属 Ustilago、轴黑粉菌属 Sphacelotheca、团黑粉菌属Sorosporium。
腥黑粉菌科: 腥黑粉菌属 Tilletia、刺黑粉菌属 Neovossia、叶黑粉菌属Entyloma、条黑粉菌属Urocystis。
3.锈菌目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及重要属介绍无柄锈菌科: 栅锈菌属Melampsora、层锈菌属Phakopsora、柱锈菌属Cronartium柄锈菌科: 单胞锈菌属Uromyces、柄锈菌属Puccinia、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多胞锈菌属 Phragmidium、三胞锈菌属 Triphragmium。
锈菌生活史类型。
第二节层菌纲1. 层菌纲的分类(1) 有隔担子菌亚纲,介绍木耳目 (木耳) 和银耳目(银耳)。
(2) 无隔担子菌亚纲2. 无隔担子菌分目及其主要菌属和病害外担子菌目, 仅介绍外担子菌属 Exobasidium。
胶膜菌目介绍亡革菌属 Thanatephoras、伏革菌属 Corticium。
非褶菌目介绍层孔菌 Fomes、多孔菌 Polyporus。
简单介绍灵芝属、卧孔菌。
伞菌目简单介绍牛肝菌属、毒伞菌属、香菇菌属、口蘑菌属、伞菌属; 概述担子果的剖面图。
第三节腹菌纲腹菌纲的分类简介及其主要生态习性. 代表菌:马勃属 Calvatia。
第六章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半知菌的分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