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报告与应急
措施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报告及应急措施
一、急救知识与技术
在紧急工作组中,成员必须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
其中,止血包扎方法包括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可以慎用止血带,但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为宜,并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对于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止血的方法包括一般伤口的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在使用止血带时,要选择弹
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
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在运送伤者时,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二、事故报告制度
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理事故现场。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处理措施和救援情况等内容。
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和善后工作。
三、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启动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工作。
调查工作应包括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评估,对责任人的追究,以及对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等。
事故处理工作应包括对事故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作,对受伤人员的抢救和治疗,以及对事故影响的评估和处理等。
四、火灾发生后的疏散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疏散。
首先要尽快报警,同时启动火灾应急预案。
对于被困人员,应尽快进行救援和搬运。
在疏散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踩踏和拥挤,保持秩序和安全。
五、坍塌救援
在发生建筑物坍塌事故后,必须立即启动坍塌救援工作。
救援工作应包括对被困人员的搜救和救援,对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作,以及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等。
六、高处坠落救援
在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启动高处坠落救援工作。
救援工作应包括对被困人员的搜救和救援,对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作,以及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等。
七、触电事故应急救援
在触电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启动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救援工作应包括对被电击人员的抢救和治疗,对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作,以及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等。
八、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在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必须立即启动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
处理工作应包括对受害人员的抢救和治疗,对食品的检测和处理,以及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等。
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和善后工作。
b.左手的手背放在右手上,手指交叉,手指关节不要压在
胸骨上;
c.用身体重量向下施加力量,使胸骨向下压,每次按压深度为4~5cm。
②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按压15次后进行2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再按压15次,如此循环进行。
按压时要注意力量均匀,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按压和吹气时间比为15:2.
③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按压力度过轻,无法使心脏泵血;过重,可能会导致胸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b.按压位置不正确,可能会损伤内脏或者无法有效地刺激心脏;
c.按压频率不正确,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胸外按压效果;
d.按压和人工呼吸配合不当,会影响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正确的心肺复苏法是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三项基本措施的有机结合,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有效地进行急救。
和灭火措施
正确的胸外按压姿势对于成功抢救病患者至关重要。
按压时,救护人员应使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两肩位于伤员肋骨正上方,两臂伸直,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
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
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
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操作频率应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单人抢救时,每按
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
一人吹气1次(5:1)。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领导应当立即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地点积极参与抢救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同时拨打医疗、消防等援救电话。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发生事故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及事故概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发生重大事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调查重点内容包括调查事故发生前施工现场的状况、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分析事故原因、查明
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按要求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处理应按国家法律、本项目和公司制度进行。
火灾发生后,应立即疏散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1、在火灾发生后,必须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
根据工地
的布局和安全通道的位置等综合因素,项目部负责人应负责疏散、撤离和救援工作。
2、救火人员应在了解现场情况后进行救援,不得盲目进
入以免自己受伤。
3、在烟雾较浓的情况下,应采取底姿势撤离。
4、在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尽量使用机械设备。
5、在火灾发生地设立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根据灾情判断,迅速疏散人员和撤离设备,并抢救物资。
对伤病员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
2、根据现场人员提供的情况,如有人员被困在坍塌物中,应启动搜寻和营救措施。
3、在能够确保营救人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急总指挥
应指示抢险救援组展开搜寻和营救。
1、做好日常急救知识宣传工作,让职工掌握基本急救方法。
2、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现场领导应立即组织抢救。
领导小组成员应密切配合,协调作战。
3、坚持先救人的原则,调动一切力量,减轻人员伤害,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必要时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组织人员向上级汇报。
1、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2、急救时要快速、正确地操作。
3、触电急救的具体方案:首先迅速切断电源;救护者必须先保护自己,然后进行抢救(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再固定和搬运。
同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
对于重伤者,要立即做好保护措施并送往医院。
1、在食物中毒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催吐的处理方法,以排出胃内的毒物。
2、可以用硬羽毛、匙柄、筷子或手指等搅动咽喉壁,使之呕吐,并反复刺激呕吐,同时口服清水。
3、将8克食盐溶于200毫升温水中,反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