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与评价》八上语文八上答案

《资源与评价》八上语文八上答案

八年级(上)参考答案一七律长征一、1.万水千山铁索wēi yímín2.(1)等闲:平常、寻常。

(2)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3)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的滚动;(4)开颜:欢悦。

3.(1)五岭逶迤腾细浪(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宣传队播种机5.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二、(一)6.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只等闲”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也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的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腾”字突出五岭的奔腾气势,“磅礴”形容其巍峨高大。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反衬红军藐视困难英勇无畏的高大形象。

8.“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9.“三军”指“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11.C(二)12.jīng huán lǎn chán biē13.水调歌头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14.《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抒发了对祖国“旧貌变新颜”的沧桑巨变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豪情。

15.要求简要写出人物的事迹。

三、习文练笔:略二《长征组歌》两首一、1.(1)天网恢恢天马行空(2)水涨船高水泄不通(3)如日中天如火如荼(4)风雨同舟风烛残年2.A3.B4.B5.A6.A7.①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②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8.①草毯泥毡扎营盘②横断山敌重兵③风雨侵衣骨更硬二、(一)9.“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红军战士依靠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

10.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11.歌词的中心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2.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主要是从气候寒冷、缺衣少粮这两方面来写的。

13.因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4.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不能。

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

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

(说到一点即可)(二)16.ān lán hān âduîzhǔ17.C18.D三、19. 【例文】三老山界一、1.B2.A.崖 B.肌 C.身 D.冽3.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4.D5.C二、(一)6.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7.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8.曲折陡峭9.“之”字拐的路上仰视俯视10.C11.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

”“陡极了……只有一尺多宽。

”“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横着心躺下去”……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鼓着勇气前进”……处境难:“伤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由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敌人追击……12.表现红军战士顽强不屈,艰苦乐观,昂扬奋发,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13.迷蒙的草地,寒雾笼罩,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根本无路可走。

写出了红军行进中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

14.主席。

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平时攒下的青稞饼;宿营时,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他的马让腿伤化脓的同志骑,自己艰难地走着;见两名战士倒下,他奔过去,掏出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15.⑪神态、动作、语言描写⑫心理、动作、神态描写16.中国革命在艰难行进,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为解放事业而流血牺牲,但他们的精神不朽,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永放光辉,同时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17.故事反映了长征中红军的艰苦生活,歌颂了领袖与战士的阶级友爱,赞扬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意近即可)1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19.【例文】四草一、1.A.qín B.yùn C.suàn D.jiã2、蓬——篷锭——绽温——愠辨——辩踹——喘3、(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2)环境练笔略4、略答案应该符合人物身份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一)6.周副主席详细了解有毒野菜的情况。

7.让部队掌握野菜的有关情况,以避免再次发生食用有毒野菜的事件。

8.①要医生马上去救治中毒的战士们;②要担架抬上杨光赶到总部去报告,并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9.周副主席又举起了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嚼了一阵,吐掉残渣。

10.周副主席平易近人、关心战士、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11.(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二)12.雹霉lìn xī35.动作语言神态心理14.B15.B16.“刮”字写出了卢进勇对稀糊的珍惜,“居然”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表达了卢进勇当时的惊喜心情。

17表达了卢进勇对战友处境的同情、关怀而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三、18. 【例文】五《长征》节选一、1.mî ní nìng yâ gōu bâi máo2.西―夕冉-染赢-迎玄-绚3. (1)这儿的特写句主要表现红军战士崇高的革命信仰、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向着北”表现红军战士北上的坚定决心;“拼命挣扎”表现了他们的英勇精神。

(2) 刘少奇怀中的战士已经因饥饿昏倒过,他手拿着的那袋炒面一直保存着,舍不得自己吃一口。

从这些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关心他人、关心革命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位战士牺牲了,但是他的这种伟大精神却极大地感染了读者。

4. 略5.例:智慧的海洋文明的桥梁进步的阶梯二、(一)6.前三个场景着重反映红军过草的艰难,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草地之夜”这个场景,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乐观、喜悦的气氛。

7.围绕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谈。

8.我从你们的歌声中不仅感到了力量,忘记了饥饿,而且还看到了中国革命最美好的希望!9.道出了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财富,红军指战员“不仅感到了力量,忘记了饥饿,而且还看到了中国革命最美好的希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体验略10.文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革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光荣和自豪。

11.例:他在灰色的时代里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感人肺腑,荡人心魄。

向胆怯横眉,向苟且挑战,那匍匐赴死的一幕,永远沉淀在我们的心底,叩击着我们的心弦。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沼泽丛生的草地里,艰难困苦的年代中,是他们——中华史上亘古不变的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华大地上最壮美的诗篇。

(二)12.颠连:山峰连绵不断莫道:不要说欲晓:快要天亮13 .“风景这边独好”表面是赞美会昌山风景美丽,实际是对红色根据地的赞美,与国统区形成对比。

14.从近处向远处把连绵无际的逶迤山峰和目光之外的遥远的东海呈现在读者眼前,使画面无限拓展。

既印证上阕的“风景这边独好”,也暗示中国革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15.《清平乐会昌》一词通过登临会昌山的所见所想,表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但也流露出一种忧郁之情,然而作者坚信革命虽然曲折艰难,但必然成功,词句中充盈着乐观的激情。

三、16.【例文】失去后才知道可贵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人们总是想出各种理由安慰自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然而,对于失去的东西,人们或痛悔,或抱撼,或自责,或追忆,哪里还顾得上安慰自己?拌嘴变得亲切,怨恨成了甜蜜,痛苦亦是一种享受,失去的总是好的。

大多数人认为,世上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它的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

青春和健康固然重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姑娘们。

然而,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对孩童来说,新奇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可口的点心,精美的文具盒,失去后他们难道不着急吗?对少男少女们来说,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器重,父母的认可,美好的憧憬,失去后他们难道不抱憾吗?对老年人来说,儿媳的孝顺,老伴的体贴,安闲的晚年,失去后他们难道不绝望吗?对中年人来说,失去的任何东西,哪怕是青年人嗤之以鼻的细末小节,都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

中年,这是一个敏感而矛盾的多事之秋,青春、事业、爱情、家庭、友谊、理解、信任、尊重、健康、金钱……如果没被人嘲笑是贪心的话,恨不得全都拥有。

然而,世事哪能如人所愿?我们付出半生的努力,付出可贵的青春,往往追逐到的微乎其微,而失去的却太多太多。

当我们品尝庆功的美酒时,却发现华发丛生,心力交瘁;当我们沉湎于家庭的温馨时,却发现壮志未酬,成绩平平;当我们追逐到金钱权力时,却发现友谊、理解、信任,甚至爱情又弃我们而去……这失去的每一件,哪一件不是令我们捶胸顿足、刻骨铭心?欲图东山再起,却是山中无柴;意想放弃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又不甘沉沦。

于是,彷徨、苦闷、暴躁、空虚,这些无意追求的东西都蜂拥而至。

天可怜见,当这敏感而矛盾的多事之秋也失去时,却又是可贵之中最可贵的了!如果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不如珍惜拥有,把握而今现在。

第一单元检测一、1.C2.D3.A4.参考答案:①定战破斗据取擒出②爬过渡冒忍5.B6.C7.高山的雄伟,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景色的秀美,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