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愤导学案(学生版)

书愤导学案(学生版)

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

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4、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陆游,字,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

诗集有。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人,现存9300首。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七言律诗,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2、写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

二、朗读全诗,梳理大意。

1、诗题解读2、解释加点字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3、翻译全诗。

4、探究问题:诗人“书”了哪些事?【课堂导读】一、赏析全诗1、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2、《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3、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sàn) 谮言(zèn) 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B.伯仲(bó) 薄似纱(bó) 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C.斜行(hánɡ) 蕴藉(jí) 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énɡ)D.塞上(sài) 商榷(què) 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2、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拓展阅读阅读《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回答3~7题。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从表达情感看,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应该读成重音。

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全诗的情感:________。

4、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

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

“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5、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

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

“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

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

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6、《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7、《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素材积累】一、作家故事。

少年壮志陆游出身于官宦。

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

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

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

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

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为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

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

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

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

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应用话题“影响”“立志”“爱国”。

二、美文赏析。

1、片段一:“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

”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笳鼓,猛然呐喊。

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

而梦想是你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苟安。

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狂胡不是你的对手。

你在茫茫夜雪里的楼船猛然一动,就啸气成剑,就剑影刀光,就杀声震天,就让狂胡伏尸百万,那河山就阳光遍布,那遗民就笑语纷然。

秋风里,你铁血强劲的狂飙,就激起万里滚滚烟尘,胡马望尘而逃。

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

无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

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

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你的窗前,在你纵横万卷诗书之时,你想念三国的诸葛孔明,你想他当年怎样力主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想念《出师》一表中的恳切浩荡之气。

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试问有几人可与诸葛伯仲之间,那帮主和派嗷嗷不已的群凶自不必说了,而你胸中的百万雄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被遗落?而今又在何方?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就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空里,回荡千年。

2、片段二:千年一放翁——陆游初识陆游,是在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里;再识陆游,是在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无力吟叹中;深识陆游,是在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终生遗憾里。

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于是我想探寻他的一生,我想了解他,陆游!(一)钧天九奏箫韶月,未抵虚檐泻雨声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阴补登仕郎,二十八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二十九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三十三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

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100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只是,在贵族生活奢侈成风的时代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普通百姓,无奈啊!可是,陆游从未放弃过为民请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所以,陆游伟大!(二)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昔日的青梅竹马,昔日的花前月下,最后,只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黯然凝望着断墙柳絮,回忆着过往,抚慰者心伤。

二十岁,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的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的难能可贵,加之共同的吟诗作对的喜好,更让两人甜蜜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

然而,生活的太过幸福似乎总是预兆着痛苦的到来,他们最终被迫分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好,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罢,并非两人的爱不够坚贞,只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有太多束缚,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63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