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í)伺机(sì)开济(jì)劲爆(jìn)
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答案 C
解析A.“劲”读jìnɡ;B.“朔”读shuò;D.“绿”读lù。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答案 B
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5.首联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何作用?
6、颈联描写刘备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3.C4.B
5、一是借“柏森森”写也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用庄严肃穆的环境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6、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暗示自己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视,以致壮志难酬。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sàn) 谮言(zèn)
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
B.伯仲(bó) 薄似纱(bó)
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
C.斜行(hánɡ) 蕴藉(jí)
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énɡ)
D.塞上(sài) 商榷(què)
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
答案 D
解析A.散sǎn;B.薄báo;C.藉jiè,锃zè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答案 B
解析许:称许,称赞。
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 C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日前,《福布斯2008中国名人榜》出台,于丹以1 103万的巨额收入居作家榜首之位。
B.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于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完成了各项议程,通过了若干政治决议。
C.自2007年10月下旬以来,由于国内没有好政策的出台以及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股市指数连续下跌,中国股市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D.3月24日,奥运冠军罗雪娟将在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结束后,高举火炬,开创第一次由举办国火炬手完成的第一棒火炬接力。
答案 C
解析A.语意重复,去掉“之位”;B.语序不当的,把“完成……决议”放在“会议”后;D.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先例”。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5~6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本诗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从表达情感看,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应该读成重音。
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全诗的情感:________。
答案空先悲愤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怀吴中①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②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
“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7.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
答案“挑灯”,说明是久读;“句句”,绝非《楚辞》中的一篇一章。
可见“不吾欺”的是贯穿在《楚辞》“句句”中的主要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对因谗被逐的不满等等,是作者内心所深许的,这也正是陆游夜读《楚辞》时的心境。
8.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①双关:用“柳”音关“留”,用“灞桥”意关京都;明写自己留恋吴中,暗示朝中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②由自己在蜀州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
四、语言运用
9.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充语句。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读陆游,辛弃疾,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答案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寄情山水
10.根据语意仿写三句话。
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同。
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散文乃喝水,诗乃饮酒;散文乃说话,诗乃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的对比永远说不完。
答案散文乃对话诗乃独白散文乃国语诗乃方言散文乃门诗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