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瓜一、教学目标:1、认识木瓜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2、能辨析木瓜,培养动手种植、采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展对木瓜的认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榕城的情感、激发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1、重点:认识木瓜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2、难点:辨析木瓜、认识它在不同情况下的药用价值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动手操作、资料查询四、教学准备:1、新鲜木瓜;2、相关资料及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媒体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木瓜有关媒体,启发谈话,让学生初步了解木瓜。
二、学习新课,了解木瓜的有关常识1、认识木瓜的特征出示新鲜木瓜,让学生观察木瓜的形状及色泽,闻一闻它的气味。
教师小结:木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
我们所说的木瓜有两大类,木瓜属木瓜与科木瓜(番木瓜)。
木瓜从用途上也分为食用和药用木瓜。
2. 师生利用资料,了解木瓜的产地: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着。
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厘米,被黄白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
花单生于短枝端,直径~3厘米;花梗粗短,长5~10毫米,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稀疏腺齿,外面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较萼筒长,果时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红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被柔毛。
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黄色,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
花期4月,果期9~10月3.认识木瓜的药用价值功效主治木瓜性味:味酸,性温,无毒。
功效与主治:主治肌肤麻木,关节肿痛,脚气,霍乱大吐,转筋悄止。
治脚气剧痒难忍,用嫩木瓜一个,去籽煎服。
另外作饮料喝,可以治愈呕逆,心膈痰唾,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
止水肿冷热痢,心腹痛。
发明与传说:俗话说梨有百损而一益,木瓜有百益而一损。
所以古诗说,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浆。
木瓜核主治霍乱烦躁气急,每次嚼七粒,温水咽下。
枝、叶、皮、根【性味】味酸、涩,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煮水喝,都止霍乱吐下转筋,疗脚气。
枝作拐杖,利筋脉。
根叶煮水洗足胫,可以防止脚软跌倒。
木材作桶洗脚,很益人。
花【功效主治】主治面黑粉刺。
【附方】治霍乱转筋:用木瓜一两,酒一升,煎服,不饮酒的人,用水煎服。
再用布浸水裹脚。
治脐下绞痛:用木瓜三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三升水,煮至半升,一次服下即愈。
治翻花痔:木瓜研成末,用鳝鱼身上的粘涂涮后,贴在痔上,并用纸护住。
三、巩固新课,拓展知识1.辨析木瓜2.说说有关木瓜在医用及其他方面的价值:3.全课总结2、黄瓜一、教学目标:1、认识黄瓜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
2、能辨析黄瓜,培养动手种植、采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展对黄瓜价值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蔬菜瓜果的药用价值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重点:认识黄瓜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
2、难点:认识它在不同情况下的药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动手操作、资料查询四、教学准备:1、新鲜黄瓜;2、相关资料及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黄瓜拼盘,让学生猜一猜制作原料2.让学生说一说对黄瓜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了解黄瓜的有关常识1.认识黄瓜的特征:黄瓜,也称胡瓜、,属植物。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黄瓜是由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
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
2.出示实物,指导观察:动手摸一摸、抱一抱、拍一拍、闻一闻等,感知外形;切开黄瓜,观察瓜肉、闻一闻、尝一尝味道。
3.了解产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
4.了解黄瓜的药用价值要点:味甘淡,性微寒。
含、、、多种、和、、,且含量高,钠盐含量低。
、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
用于心胸烦热、小便不利、咳喘、肝硬化腹水、等。
5.师生利用资料介绍黄瓜治病的小故事:利尿消肿黄瓜含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减肥黄瓜中所含的,能有效地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之黄瓜本身不含,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助于体形健美。
6.黄瓜药用价值功效主治主治小儿闪癖,每年用一张叶,生搓揉汁服,得吐、下则良。
附方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吃十余枚,好。
治,四肢浮肿:将胡瓜一个破开,连同瓜子用醋和水各煮一半至烂,空腹吃,不久即下水。
治烫火伤:五月五日时,掐一只黄瓜放入瓶内,封后挂在屋檐下,取瓶里的水擦伤处,良。
治小儿出汗香瓜丸:用黄连、黄檗、川大黄(煨熟)、鳖甲(醋炙烤)、柴胡、芦荟、青皮等各等分,共捣为末,用黄色的大黄瓜一个,割下头,用上药填满,盖定封住,以慢火煨熟,同捣烂,加面糊作绿豆大小的丸,每次服二三十丸,食后就水下三、巩固新课,拓展知识三、全课总结1. 说说有关黄瓜在医用及其他方面的价值2. 拓展小常识:有关石勒改“”的典故的真实性并不高,石勒与樊坦都是《晋书》中明确记载的人物,根据《晋书》卷一百五记载如下:勒见坦衣冠弊坏,大惊曰:“樊参军何贫之甚也!”坦性诚朴,率然而对曰:“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
”勒笑曰:“羯贼乃尔暴掠邪!今当相偿耳。
”坦大惧,叩头泣谢。
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关卿辈老书生也。
”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以励贪俗。
《晋书》只记载了典故的前半段,并没有关于“胡瓜”的后半段,疑似是后人附会的。
3、番薯一、教学目标:1、认识番薯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
2、能辨析番薯,培养动手种植、采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展对番薯价值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瓜果的药用价值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重点:认识番薯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
2、难点:认识它在不同情况下的药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动手操作、资料查询四、教学准备:1、新鲜番薯;2、相关资料及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枇杷,让学生说一说对番薯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了解番薯的有关常识1.出示实物,指导观察,认识番薯的特征:(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甘薯、山芋、、、线苕、、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
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
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2. 了解产地:番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现已广泛栽培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北纬40°以南),但在一些较北的地区如黑龙江省也已栽种成功。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普遍栽培。
3.了解番薯的药用价值要点:《》、《》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
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
归脾、肾经。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红薯块根有白色、黄色、淡紫红色等不同。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冬季采取,洗净,除去须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
能补脾益气,宽肠通便,生津止渴(生用)。
【参考】:含糖类、维生素C、胡萝卜素(红皮黄心薯所含较多)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气弱,大便秘结;肺胃有热,口渴咽干。
【用法】:生、熟皆宜,吃法很多。
红薯(6张)【注意】:该品生、熟性能有别,已如前述。
诸薯中,白心者味稍淡,但质脆多汁,生食较好。
黄或红心者味较甜,但质紧实,汁略少,以熟食为好。
“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本草纲目拾遗》)胃酸多者亦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反酸。
素体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附方】:红糖煮番薯:番薯500克,红糖60克。
加水适量煮至熟透,食薯喝汤。
源于《金薯传习录》。
其中说:“酒食内伤,因湿成热,因热成黄者,用此薯煮食,其黄自退。
”现变通如此,亦可作黄疸(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三、巩固新课,拓展知识1. 全课总结2. 说说有关番薯在医用及其他方面的价值。
3. 师生利用资料拓展番薯治病小常识,如健康食谱等。
4、椰子一、教学目标:1、认识椰子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
2、能辨析椰子,培养动手种植、采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展对椰子价值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观赏植物药用价值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重点:认识椰子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
2、难点:认识椰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药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动手操作、资料查询四、教学准备:1、椰子盆栽;2、相关资料及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椰子盆栽,让学生说一说对它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了解椰子的有关常识1.出示实物,指导观察,认识椰子的特征:常绿,树干挺直,高15~30m,单项,整齐。
叶似羽状全裂,长4~6m,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 宽3~4cm先端渐尖;粗壮,长超过1m。
佛焰花序腋生,长~2m,多分枝,花极小,不易察觉。
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mm,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雄蕊6枚;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花瓣与相似。
坚果倒卵形或近,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cm,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汁的空腔。
2. 了解椰子的药用价值要点:椰子性味甘、平,入胃、脾、大肠经;具有补虚强壮,益气祛风,消疳杀虫的功效,久食能令人面部润泽,益人气力及耐受饥饿,治小儿涤虫、姜片虫病;椰水具有滋补、清暑解渴的功效,主治暑热类渴,津液不足之口渴;油治癣,疗杨梅疮。
椰肉鲜美多汁的椰子椰子的。
又称。
取用后,剥开内果皮即得。
用鲜品。
性味。
能补益脾胃,驱绦虫。
用于“消疳积,白虫,小儿青瘦,合蜜食。
”(《本草求原》)亦可单用本品嚼食,每次1个,每日早晨空腹一次服。
亦可先饮椰子浆,后服本品。
灵芝三果益发汤灵芝6克,2个,椰子肉一个,10克,8克。
滋养补血,乌黑头发,治脱发,早生白发,能生津解渴。
三、巩固新课,拓展知识1. 全课总结。
2. 师生利用资料拓展有关椰子在医用及其他方面的价值。
5、梨一、教学目标:1、认识梨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2、能辨析梨,培养动手种植、采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展对梨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植物药用价值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重点:认识梨的特征、产地及药用价值2、难点:辨析梨、认识它在不同情况下的药用价值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资料查询四、教学准备:1、新鲜梨;2、相关资料及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媒体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梨有关媒体,启发谈话,让学生初步了解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