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对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发热、急性感染者要推迟接种; 晚期癌症病人、心肺功能衰竭者、严重过敏体质的不能接 种;凡健康状况不适、禁忌症不易掌握者,慎用。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概述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包括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等明显中毒症
状、轻度呼吸道症状 可并发肺炎 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病原学
✓ 核蛋白:型特异性,依补体结合试验分甲、乙、丙3 型;抗体无保护作用。
✓ 外膜:基质蛋白、双层类脂膜、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 血凝素(H):亚型及变种特异性,促使病毒吸附细
疗程5d ➢ 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对症处理,儿童禁用
阿司匹林 ➢ 疑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药物
或广谱抗生素
并发症(1)
➢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或支气管炎 ➢ 细菌性肺炎:发热程度进一步升高并有寒战,全身中毒
症状明显;脓痰,肺部罗音,有实变或局灶性肺炎体征; 外周血WBC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痰液中可找到致病菌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全身症状重、呼吸症状轻 中毒症状:发热、头晕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呼吸道症状: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
畏光
临床分型
▪ 单纯型流感:全身中毒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轻 ▪ 流感病毒肺炎: ➢ 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 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重,有肺炎体征 ▪ 中毒型流感:高热、休克、DIC ▪ 胃肠型流感:腹泻、呕吐
胞,抗体中和病毒 ✓ 神经氨酸酶(N):亚型及变种特异性,抗体限制病
毒释放、缩短感染过程
病毒抵抗力
不耐热 不耐酸、乙醚 对紫外线、甲醛、
乙醇敏感
病毒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常见 主要是H(H1、H2、H3)、N(N1、N2)变异,分大组变异(H、
N均发生大变异,大约每30~40年发生一次)、亚型变异 (H发生大变异,N不变或仅小变异,约10年发生一次)及 变种变异 乙型只有变种变异少见,丙型无病毒变异。
➢ 当前流行株与动物中保存的或人体潜伏的病毒进行 “人类流感病毒基因重组”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至病后7d,以 病初2~3d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亦有通过污染食具或接 触玩具传播报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对同亚型的免疫力似可维 持较久;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一定交叉免疫力,但维持 时间不长;不同型别病毒无交叉免疫。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 粒细胞消失;继发细菌感染者例外
抗原:免疫荧光、免疫酶染法;鼻甲粘膜印片检查病毒 RNA(PCR法)
IgG抗体: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病毒分离:咽部含漱液、气管分泌物或棉拭子接种于鸡
胚羊膜囊或尿囊液
诊断
依据: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典型症状(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 症状轻),’s综合征:甲、乙型流感病毒的肝脏、神经系统 并发症,可能与服用阿司匹林有关,限于2~16岁儿童; 热退后出现神经症状,肝脏肿大,脑脊液正常,无脑 炎体征,肝功能轻度受损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呼吸衰竭、胸片提示成人呼吸窘 迫综合征,肺炎病变不明显,气管分泌物可见致病菌
预防
✓ 早期发现、及时报告、治疗、隔离病人 ✓ 以下迹象应怀疑疫情: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连续三
天持续增加;连续出现典型临床流感病例;发热性感 冒病人2例以上的家庭连续增加。 ✓ 药物预防: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对甲型、乙型流感有 效;盐酸金刚烷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灭活疫苗
对象: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婴幼儿、孕 妇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流行特征:
❖ 多发生于冬季,流行情况和人群密集程度有关 ❖ 经常性、不可预测的局部流行、罕见的全球大流行 ❖ 甲型流感:呈暴发或小流行,可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性
大流行。流行沿交通线迅速传播,先城市后农村,先集 体后散居,20岁以下常见,新亚型病毒可无年龄差别 ❖ 乙型流感:呈暴发或小流行 ❖ 丙型流感:常为散发
鉴别诊断: ✓ 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全身症状轻,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 钩体病:血象高,主要为腓肠肌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刺激征、皮肤淤点、淤斑,脑脊液检查 ✓ 军团病:见于夏秋季,病原学检查明确 ✓ 支原体肺炎:病情轻,冷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
➢ 无特效药物。 ➢ 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盐酸金刚烷胺:发病初1~2d给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抗原性转变
两株不同毒株感染同一细胞,造成基因重组,血凝素 与神经氨酸酶同时发生变化,导致新型病毒出现,如 甲1(H1N1)株、甲2(H2N2)株、甲3(H3N2)株。
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较小,仍保持原有血凝素和神 经氨酸酶。
新亚型的起源
➢ 动物中保存的病毒再回到人间,或原来人体潜伏的病 毒被激活(高致病性禽流感 新型甲1型流感)
发病机理
✓ 吸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暴露糖蛋白受体,病毒依靠受 体由血凝素引导专一性吸附
✓ 复制:细胞核、病毒转录酶、细胞RNA聚合酶II、复制酶、核蛋 白体
✓ 全身毒血症症状、无病毒血症
病理学特征
单纯性流感: 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肺炎型流感: 肺充血、水肿,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 肿、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纤维蛋白及渗出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